从三尺讲台到世纪工程,从乡间阡陌到城市动脉,你听,无数平凡岗位上的奋斗者用汗水作音符,谱写着名为“奋斗”的华章。
5月1日,工人在位于江苏省海安市南莫镇的一家公司生产车间内进行焊接作业。新华社发(周强摄)
奋斗,因为热爱
安徽马鞍山卜陈村的午后,阳光和煦。三尺旧讲台上,97岁的叶连平正在给学生们上课。
4月9日,叶连平在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给学生上课。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我希望下一辈子我还当老师,我爱它,我是舍不得,我很想跟大家在一块多做一点事情。”叶连平说。
1978年走上讲台的叶连平,退休前是乌江镇卜陈学校教师。2000年,他创办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义务为留守儿童补习英语。25年来,他不仅从未收过学生任何费用,还经常留学生在家里吃住,拿出退休金给他们购买书本文具。但他的一个搪瓷杯用了几十年,家里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4月9日清晨,叶连平准备离开家前往“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当“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缀上他的肩章,当鲜红的锦旗铺满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砖墙,这位年近百岁“守望者”却说自己只是做了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事。
4月9日清晨,叶连平在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吃早饭。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不已。”叶连平说。
4月8日,叶连平在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备课。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奋斗,因为责任
假期的上海地铁虹桥火车站站,人潮拥挤。一位脚踩双轮平衡车穿梭于站厅的站务人员经常引起乘客们的注意。
高煜脚踩双轮平衡车在站厅内服务乘客。(采访对象供图)
上海地铁虹桥火车站站车站站长高煜告诉记者,虹桥火车站站是三线换乘的特大型交通枢纽,服务窗口也比较分散,正常巡视一圈大概需要两三个小时。“每当看到着急的乘客时,我就想为什么不能将这些固定式服务变为流动式服务窗口呢?所以,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我们就发现了民警使用的双轮平衡车,当时觉得也许挺适合我们地铁站使用的,所以就自学了这个技巧。”高煜说。
5月1日,旅客在上海虹桥火车站候车。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高煜在采访中表示,有了平衡车,服务响应速度提升了一倍。如今这项特色服务品牌被命名为“小煜流星轮”,已经推广到国家会展中心站等多个大型换乘枢纽车站。
在这座地铁站里,高煜经历过数次的春运大考,帮助过走失的老人,护送过临产的孕妇,为遗失物品寻找失主,给国际游客指路导航……这位新当选的全国劳动模范说,微光一旦聚集起来,就是一把火炬。
“我希望通过我的奋斗,让八方来客感受到上海地铁的温度。”高煜表示。
2023年1月21日,申通地铁集团运一公司员工高煜(左一)在地铁上海虹桥火车站站巡视时为旅客指路。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奋斗,因为期待
新疆阿克陶县恰尔隆镇喀依孜村党总支书记哈丽帕·买买提吾如孜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彩椒书记”。从2023年开始,这位“95后”女支书带领乡亲们在高原上尝试通过大棚种植果蔬,寻找一条致富新路。
哈丽帕走访大棚种植户。新华社发(麦合木提·阿卜拉 摄)
哈丽帕·买买提吾如孜回忆道,“记得推进大棚种植项目时,村民们质疑声不断。连续几晚失眠后,我躲到被子里偷偷抹眼泪,那时确实想过放弃的念头。但一想到村民们期待好日子的眼神,我告诉自己必须咬牙坚持。”
没有经验、没有先例,那段时间,哈丽帕和村民们就天天泡在大棚里。
哈丽帕在大棚里帮助种植户采摘。新华社发(麦合木提·阿卜拉 摄)
村民托依其别克·米尔孜巴依告诉记者,哈丽帕白天跑田地、晚上熬夜研究,带着他们去邻村取经。“现在她带着我们走上致富之路,现在每年分红拿到手软,谁能不服气!”托依其别克·米尔孜巴依高兴地说。
哈丽帕走访入户。新华社发(麦合木提·阿卜拉 摄)
2023年,哈丽帕和村民们迎来了五彩椒的大丰收,并凭借当地特殊区位和跨境电商平台运营,成功走出了国门,创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就业。
“我相信,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村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哈丽帕说。
哈丽帕获得2025年自治区劳动模范时留念拍照。(受访者供图)
奋斗,因为梦想
五一假期,西南边疆,平陆运河工地上塔吊林立、机械轰鸣。项目指挥程耀飞,正在施工现场和建设团队一起协商解决技术问题。这个假期,全线近20000名建设者坚守岗位,推进平陆运河建设。
程耀飞(右一)和建设团队在现场查看施工细节。(平陆运河集团供图)
平陆运河项目建设一线指挥部指挥程耀飞在采访中表示,他们正加快推进平陆运河三大枢纽上下闸首的混凝土浇筑施工、金属结构制造和安装、航道桥梁工程的建设等。目前,已完成投资超530亿元,完成土石方开挖超2.8亿立方米。“运河宏大场景振奋人心,世界级运河雄姿已现。”程耀飞说。
这是广西平陆运河专用动物通道桥施工现场(3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平陆运河的设计、建设在国内没有先例,面临诸多世界级挑战。
建设之初,程耀飞带领十余名建设者扎进一线,以“无固废与近零碳运河关键技术研究”、船闸阀门快速启闭技术等攻克了运河建设过程中的各项难题。
如今,这支由程耀飞带领的平陆运河青年突击队始终奋战在“世纪工程”的一线,用智慧和汗水书写出劳动者奋斗的乐章。
“我们所有的青年突击队的全体队员、战友们,能参与到这个‘世纪工程’——平陆运河的建设,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把这个项目建设好。对我们青年来说,我们有一股气,一定能把这个项目干好、干成!”程耀飞说。
这是3月19日拍摄的广西平陆运河马道枢纽施工现场(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奋斗是劳动者最美的姿态。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梦,在平淡的日子里坚守,用实干谱写时代华章。
5月1日,在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广西玉林市的一处建设工地,地质工程师通过岩石岩性判断掌子面的围岩类别。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5月1日,山东枣庄经济开发区一家企业工人在加工纱线。新华社发(孙中喆摄)
5月1日,在新疆哈密市雅满苏镇附近的±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旁,新疆送变电公司员工对线路开展巡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利民 摄)
5月1日,在辽宁省锦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风广场,锦州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分局民警在夜间巡逻时回答外地游客咨询。新华社记者 邹多为 摄
5月1日,护士在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妇幼保健院护理新生儿。新华社发(徐泽源摄)
统筹:吴炜玲
编导:何莉
作者:有之炘、郭燕、陈露缘
刘军喜、任鹏飞、黄博涵
麦合木提·阿卜拉
配音:王帅龙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