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透过梧桐叶洒下斑驳光影,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与化工一四村河岸边的林荫道上,一群头戴观鸟望远镜的“小探险家”正屏息凝神——“快看,那是白头鹎!”“哇,喜鹊的尾巴好漂亮!”“这黄嘴巴的是乌鸫,不是乌鸦!”稚嫩的惊呼声此起彼伏。近日,徐汇区凌云街道“大树下的课堂”自然教育项目推出“飞羽凌云”主题观鸟活动,孩子与家长们在专业志愿者带领下,开启了一场沉浸式自然探索。



孩子们头戴观鸟望远镜好奇地观察树上的鸟类

专业观鸟设备成为打开自然之门的钥匙。孩子们手持双筒望远镜,跟随华东理工大学自然社志愿者穿梭于校园林径与社区河岸,记录到白头鹎、乌鸫、麻雀等鸟类踪迹。志愿者们结合实地观察、鸟类鉴赏图册以及鸟儿们的独特习性和生态故事,耐心解答了孩子们心中关于鸟儿的“十万个为什么”。


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问答

“小雏鸟落在地上该怎么办?”“预防鸟撞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在随后的自然知识问答环节,自然社的志愿者抛出趣味问题,围绕鸟类救助、防鸟撞等生态议题,孩子们展开激烈角逐,学习热情被彻底点燃。志愿者还通过深入浅出的拓展讲解,介绍了相关的生态知识,帮助孩子们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大树下的课堂”活动合影

凌云街道“大树下的课堂”正书写着儿童友好社区的新范式。此次“大树下的课堂”巧妙融合了华东理工大学自然社、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与社区的力量,校社联动,让孩子们的探索精神、环保意识在心中生根发芽,同时收获跨年龄、跨社区、跨学校的友谊,家长与孩子在共学中实现双向成长。当专业社工的引领遇上高校志愿者和社区志愿者的创造力,自然教育与社区治理在此共生共长。

据悉,“大树下的课堂”是由凌云街道社区基金会支持,金塘居委1M CAMP自治团队发起,该项目将继续致力于将社区教育与自然教育相融合,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一抹亮色。

记者:李芊

照片由凌云街道提供

编辑:孙清渠

校对:耿洁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