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这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干了一件特别“应景”的事——他跑到阿拉巴马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对着台下的商科学生毕业生,语重心长地劝他们“别搞金融投机”、“要把才华用在为美国新建工厂、新厂房、新造船厂上,去锻造钢铁、浇筑混凝土,别整天想着打造什么投资组合。”



这话从特朗普嘴里蹦出来,怎么听怎么别扭。要知道,他自炒作“川普币”,利用内部消息操纵股市,赚得盆满钵满,上任以来资产翻番,现在倒教育起年轻人要远离金融投机了?

前美联储主席、前财长耶伦最近就公开批评特朗普的关税和产业政策,她特别指出:“美国高度依赖中国的关键矿产来发展新能源产业,对这些矿产征收关税可能会带来特别大的问题。”

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除了新能源产业,美国很多制造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现在都严重依赖中国产业链。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下去,没打垮中国制造,反而把自家企业打得鼻青脸肿。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经让美国经济尝到苦头。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环比萎缩0.3%,股市震荡下行,美元汇率持续走低。耶伦的警告不是没有道理,《纽约时报》最近发出强烈警告,美国经济已经亮起红灯,但特朗普仍坚持“自己的关税没有错”。他的逻辑很简单:所有问题都是别人的错——中国的错、民主党的错、拜登的错、市场规律的错。反正他特朗普就是没有错。这种“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态度,正在把美国经济推向深渊。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早就揭示,关税保护特定产业的同时必然损害其他部门。美国试图通过关税重振制造业,却导致高科技与农业双重受创,形成“保护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的死循环。美国最新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跌至47.3,连续8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就是最好的证明。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打残的不是中国制造,而是美国自己的产业根基。



特朗普为什么死不认错?因为他玩的是“赢”学。这位总统深谙“造神”之道,他必须把自己包装成“救世主”,让支持者相信“美国一直在赢”。至于美国实际上赢没赢,那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基本盘相信“我们在赢”。这就是典型的“奶头乐”政治——用虚幻的胜利感麻醉选民,掩盖现实的困境。

看看特朗普在阿拉巴马大学的演讲就知道了。他告诉毕业生:“过去四年对这个国家来说并不好,但别担心,那只是一个短暂的例外。”言下之意是,只要他特朗普在位,美国就会“再次伟大”。这种叙事很有迷惑性,尤其对那些在全球化中受损的蓝领工人。他们愿意相信,是中国人“偷走”了他们的工作,只要对中国够强硬,工作就会回来。

但现实很骨感。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后,进口成本上升最终传导至终端价格。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日前报道称,最后一船免于高关税的中国货轮正在驶向美国港口,接下来美国民众将会切身感受到物价翻倍的压力,社会将面临商品短缺、物价飞涨,美国经济“凛冬已至”。

自我催眠式的“赢”学,或许还能糊弄一阵子,但在国际舞台上根本行不通。4月30日的金砖国家外长峰会上,包括印度在内的10国外长,和中方一起谴责了美方“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不公正的单边保护主义行径”。要知道,印度最近可是和美国打得火热,连它都不给特朗普面子,可见美国这次有多孤立。



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说得更直接,公开批评美国的对华关税政策“犯下大错”,这些行为“损害了美国盟友”,却“无法击垮中国经济”。特朗普没有对俄罗斯宣布对等关税,但俄罗斯同样没有给特朗普一点面子,在这场贸易战中,它甚至都没有选择中立,而是直接站在了中国一边。

俄罗斯、印度这两个重量级选手不给面子,美国传统盟友也在离心离德。日本明确拒绝在首轮谈判中让步,韩国推迟协议至大选后,欧盟联合起诉美国违反WTO规则,法国对谷歌、亚马逊加征数字税。

这些都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对美国霸权主义的集体反弹。特朗普以为关税大棒能迫使各国就范,结果适得其反,把盟友都推向了中国一边。



中国有句老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顺应潮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身边的支持者越来越多;特朗普政府倒行逆施,只能成为孤家寡人。

不撞南墙不回头,那就等着头破血流吧。中方援手已经到齐,俄罗斯选边站队,印度不给面子,欧盟离心离德。我们在等美国国债、产业链、商品供应暴雷,不知道特朗普,你在等什么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