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和拜登一直不对付,特朗普认为拜登把美国治理的一团糟,甚至说现在给他留下了不少烂摊子。而特朗普的任务就是想让美国再次伟大。那么问题来了,拜登治理美国那4年,美国的一系列数据表现怎么样呢?
拜登在2021-2024年的四年执政期内,美国经济呈现出复杂的面貌:一方面在就业和GDP增长上取得亮眼数据,另一方面却因高通胀、债务膨胀和贸易政策争议引发广泛质疑。
具体而言,2021-2023年,美国年均名义GDP增速为9.1%,但实际增速仅为2.6%,差额部分主要由通胀填补。例如2022年实际GDP增长2.5%,但名义增速高达9.8%。
居民实际收入缩水
:2021-2024年,美国总体通胀率为21.2%,而家庭收入仅增长19.4%,普通家庭购买力下降1.8%。中低收入群体受影响最严重,食品、住房等必需品价格涨幅达24%-40%。
再来看一组拜登时期,美国就业市场上的数据,美国官方数据显示拜登任内创造1620万个就业岗位,失业率最低降至3.1%,但实际质量堪忧:
非农就业数据在大选年普遍高估(如2024年高估30.8万),而总统上任首年则低估(如2021年低估190万)。
新增岗位集中于医疗、政府等低薪服务行业,全职岗位占比下降,兼职工作激增。例如2024年10月新增非农就业仅1.2万,远低于预期。
名义工资增长强劲,但实际收入受通胀侵蚀。拜登任内物价累计上涨21.2%,收入仅增19.4%,导致普通家庭购买力下降。住房、交通、食品等必需品价格涨幅远超收入,加剧民众不满。这或许也是特朗普能击败美国共和党,再度入主白宫的根本原因。
据路透社4月30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30日表示,美国民众面对一季度经济萎缩的情况要有耐心,并称他的关税政策最终会把美国经济带向繁荣。
特朗普指责他的前任拜登应为经济的糟糕表现负责。
特朗普补充说:“这需要一点时间。这与关税无关,只是他(拜登)给我们留下了糟糕的数字。繁荣一旦到来,就将是前所未见的。要有耐心!!!”
那么现在的问题来了,在特朗普上任的这100多天里,特朗普团队出台了哪些政策,给美国一季度的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特朗普上任这100多天里,美国经济被他用三板斧砍得七零八落。先说最狠的"对等关税"政策,所有进口商品关税直接跟出口国看齐,中国商品最高税率飙到145%。本想着靠这招逼制造业回流,结果全乱套了。波音飞机零件成本暴增47%,通用汽车每辆车硬生生多花4200美元,耐克鞋子关税涨到220%,吓得沃尔玛货架快空了,连婴儿车都成了奢侈品。堪萨斯的年轻妈妈发现二手婴儿车价格翻倍,只能推迟生二胎计划。
再说制造业回流计划更是打脸现场。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建厂,结果发现当地连螺丝钉都配不齐,成本比台湾高34%根本玩不转;美国钢铁公司差点被日本收购,暴露本土产业空心化严重。所谓"复兴"成了空头支票,99%的鞋子、87%的稀土加工还得靠进口。
值得一说的是,根据综合报道,2025年5月1日至3日期间,美国多地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矛头直指特朗普政府的多项政策。由此可见,特朗普团队目前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遭到了大量美国民众的反对。
高盛近期将美国2025年一季度GDP增速预测大幅下调至-0.8%,这是基于多重经济变量和政策冲击的综合判断,核心逻辑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关税政策的重磅冲击
高盛测算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导致美国平均进口关税率上涨10个百分点,相当于此前预测的两倍,甚至超过特朗普第一任期关税增幅的五倍。这种"对等关税"政策(即要求美国与贸易伙伴的关税税率相等)产生三重负面影响:
1、消费者价格飙升:关税直接推高进口商品价格,导致核心PCE通胀率可能在2025年底升至3%,侵蚀居民实际购买力。例如一季度美国进口激增41.3%,但消费者支出仅增长1.8%,显示物价上涨抑制消费。
2、金融环境收紧:关税引发的政策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信用利差扩大,标普500指数已下跌7%,市场风险溢价提升约0.5个百分点。
3、投资决策冻结:约63%制造业企业推迟资本支出计划,典型如通用汽车因汽车关税撤回全年盈利预测,半导体企业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量产延期。
二、贸易数据的断崖式恶化
3月份美国商品贸易逆差扩大至1620亿美元的历史峰值,成为GDP萎缩的核心拖累项。高盛发现两个异常现象:
1、进口抢跑效应:企业为避免后续更高关税,在一季度疯狂囤积库存,导致进口额单月激增163亿美元,但这些进口商品未被实际消费或投入生产,反而在GDP计算中形成"虚增进口、实减产出"的扭曲效应。
2、出口增长停滞:当季出口仅微增1.8%,显示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尤其汽车、农产品等关税敏感行业受挫明显。
三、政策传导的滞后效应
高盛模型显示,关税对经济的冲击存在3-6个月的传导延迟。尽管特朗普在4月2日才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但市场预期已提前发酵:
1、企业行为异化:如3月汽车销量因恐慌性购买激增,但这种透支性消费反而压制二季度需求,毕马威测算此类行为导致未来3个月消费支出可能再降1.2个百分点。
2、货币政策困境: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坦言,既要应对关税推高的通胀(核心PCE物价指数一季度年化季环比达3.5%),又需警惕经济萎缩风险,陷入"加息加剧失业、降息推高物价"的两难。
高盛特别指出,其预测模型已纳入结构性断点修正:传统经济计量模型难以捕捉关税政策的非线性冲击,因此将贸易政策对GDP的拖累权重上调了40%。即便如此,-0.8%的预测仍可能偏乐观——若二季度关税全面落地,GDP或进一步下探至-1.2%。
总的而言,当前美国所面临的一系列加剧问题,主要还是特朗普团队激进的政策所导致。逆全球化操作非但不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只会加速其相对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