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高架与南京西路交会的人行天桥上,每一次驻足都是对城市脉搏的精准捕捉。这座横跨车流的长廊,如同城市动脉的观测站,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繁华与静谧编织成一张立体漫游网。我们以天桥为原点,用脚步丈量静安的街道,承包你的五一精彩假期。
【西向漫游】摩登与文艺的平行宇宙:国际贵都大饭店→会德丰广场→中国福利会少年宫→马兰花剧场→上海戏剧学院。
1
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
(延安西路65号)
从天桥下来,便可抵达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这座始建于1991年的涉外四星酒店,壮观的外形和大胆的配色使它有着极高的辨识度,是90年代电影里常出现的地方,也被不少艺术家们视为“魔都的家”,谭元元、白先勇、斯琴高娃等名流,每每来上海都会选择下榻于此。值得一提的是,芭蕾女神谭元元在这里跳舞,并留下了她的红舞鞋。走进贵都,你会被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吸引,在这里,一不小心就能与大师、名家作品撞个满怀。不过,饭店已于2025年2月28日起暂停营业,启动全面升级改造工程,期待换新后的贵都会有什么样的惊喜出现。
2
会德丰国际广场
(南京西路1717号)
会德丰国际广场以270米的身姿刺破天际,作为曾经的浦西第一高楼,曾连续举办多届“垂直马拉松”。这座超甲级写字楼不仅坐拥“静安寺商圈C位”,还是电影《小时代》的取景地,高楼林立,时尚与奢华并存。站在广场上,俯瞰静安的繁华夜景,仿佛置身于电影中的梦幻世界。另外,这里还藏着一个静安寺隐藏打卡机位哦:广场的喷泉水池,将手机贴着水池边,按下快门键,便可得到一张静安寺与水面倒影交相辉映的大片,大家快去试试吧。
3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
(延安西路64号)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1953年6月1日由宋庆龄创办,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宫名,是新中国第一家综合性、群众性的少儿校外教育机构,也是《建国大业》的取景地。在这片闹市中,它宛如一座从童话中走出的城堡,这里见证了革命历史,又在和平年代见证了无数青少年的成长。多年来,少年宫共为2500多万少年儿童创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为30万上海中小学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兴趣体验。若逢周末或节假日,可在此偶遇社团的孩子们演奏,音符与鸽群一同掠过草坪和屋顶,构成最生动的城市记忆。
4
马兰花剧场
(华山路643号)
马兰花剧场位于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内,去年十月,剧院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造升级,拆除了围墙,将大院里的绿地开放给市民共享,并在空间中融入了更多“儿童友好”的元素,如今焕然一新的沿街广场、大门口的马兰花田、花花无界戏剧空间,还有花园内的喷泉、草坪、林荫小道,为大小朋友们营造着“戏剧无界”的氛围。这里还有室内外空间举办各类展览、街头戏剧、沉浸式表演等多元戏剧活动。
5
上海戏剧学院
(华山路630号华山路校区)
上海戏剧学院被誉为“中国戏剧家摇篮”,连空气都弥漫着艺术气息。校园虽不大,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无数戏剧人心中的艺术宝地。校园周围梧桐掩映,洋房林立,它连接了徐家汇和静安寺两大商圈,串联起了许多花园洋房、新里弄堂、百年高校等经典建筑,尽管校区占地却不大,但教学楼、排练厅、黑匣子剧场等建筑错落有致,还有上世纪留存的端钧剧场,还有毓琇楼、熊佛西楼等老式建筑,它们见证了过去几十年的戏剧发展史,承载着上海乃至中国近现代文艺史的半壁江山。
值得一提的是,华山路是条文化底蕴厚重的街道,双车道两侧种的都是二球悬铃木,再加上分布在路两侧的洋房、高墙,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上海“梧桐区”风貌。它与安福路、长乐路、武康路等热门马路交界,串联着诸多百老建筑,包括上海歌剧院、儿童艺术剧院、马兰花剧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这条路上见证了上海的历史,未来也将继续书写戏剧艺术的辉煌篇章,为上海这座文化之城增添一抹独特的艺术色彩。
当脚步从天桥的四个方向延伸,魔都的AB面在眼前徐徐展开——东侧是历史的厚重,西侧是现代的轻盈,南侧是自然的呼吸,北侧是流动的生机。这座城市从不缺乏惊喜,只需用一次City Walk,打开它的多维宇宙。
记者:陈天艺
图片:陈天艺
编辑:梁慧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