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浦东公安分局有这样三位临近退休的民警,他们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社区“老法师”王亚琴,12年扎根基层,从常遇“闭门羹”到成为居民贴心人,带徒传技间尽显为民情怀;“守护者”朱曹明,25载见证辖区变迁,从“小朱”到“老朱”,身份在变,守护平安的初心不变;带着乡土智慧的“阿德哥”朱建德,39年深耕社区,调解纠纷有“土办法”,消防专管钻新规,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坚守书写忠诚。

如今,他们即将告别热爱的岗位,却仍奔跑在服务群众的一线,用执着与热忱为警徽增辉,让平凡的岗位闪耀出不平凡的光芒。


视频:临近退休不褪色,初心如磐守平安王亚琴:倾囊相授的社区“老法师”

“干吗呀?也不提前打声招呼,成天问东问西的!”4月10日,唐镇派出所新警陆意成走访社区敲了半天门,开门的却是一个怒气冲冲的大婶,对着他就是一通“输出”。一旁的师父王亚琴见徒弟被说“懵”了,顺势接过话头很快化解了大婶的顾虑,让徒弟继续日常的走访问询工作。事后,问起徒弟当时的心理,听着他坦诚的回答,王亚琴想起了曾经还是“新兵”的自己。

时间回到她刚刚接手社区警务工作的时候,王亚琴遇上的最大问题就是吃“闭门羹”。后来,她靠着帮助居民们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慢慢收获了好几位贴心的“通讯员”,循序渐进地走进了居民心中。转眼12年过去,王亚琴已经褪去青涩,成了一位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很淡定,慢慢地、柔柔地推着眼镜一个一个化解情况的“老法师”。2024年,临近退休的王亚琴主动提出想要带一个徒弟,便和新警陆意成结下了师徒缘分。陆意成是法律专业的研究生,还做过职业律师,但还缺乏群众工作经验。


“社区走访就是要脸皮厚、心态稳、眼睛尖、耳朵灵。”对这个“科班”出身的徒弟,王亚琴很是满意,倾囊相授自己的社区经验,提醒他要广交朋友,这样才能实时掌握社区的情况。2024年11月,陆意成得知小区突然搬来一伙小青年,白天睡觉半夜灯火通明。师徒二人一起深入调查,很快发现这是一个诈骗引流团伙,所里立即采取统一行动将他们一网打尽。检查场所、居民接待、入户走访、反诈防宣……即将退休的王亚琴丝毫没有疲态,带着徒弟陆意成走百家路、串百家门,每一天都忙得淡定、忙得从容,他们一路奔跑,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朱曹明:坚守二十五载的“守护者”

“以后要多注意,这类短信不可信!”4月22日,周东派出所民警朱曹明刚刚在一家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劝阻了一起电信网络诈骗,又驱车赶往辖区另一家企业进行安全检查。朱曹明开车时,总是习惯性地将车窗敞开着,将两侧林立的高楼更加清晰地收入眼底。这里是他的管段——牛桥村,他亲眼见证了它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0年,这里还是纯农村地区时,他是社区民警“小朱”,随着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和周康航大型居住区的入驻发展,西门子、金赛、华宏等360余家大型企业在这里安家落户,一个集居住、商务办公为一体的现代化社区逐渐成形。同样,朱曹明的身份也一直在变迁,还是“小朱”时,他是村民们心中的另一位“村长”,大事小事总喜欢找他“唠唠”;后来他成了“朱警官”,又成了大家伙心中的“安全员”,在遍布辖区的大小工地来回奔波排风险、除隐患;现在已然是“老朱”的他,又成了企业的“联络员”,访企业、问需求、解难题,让企业在此安心谋发展。

进入新时代,社区警务改革对“老朱”提出了新要求。他秉持了一位老社区民警的一贯作风,有空便往社区跑,掌握社情民意,还针对辖区企事业单位众多以及白领公寓、在建工地等重点区域繁杂的特点,开展“靶向宣传+动态覆盖”的防宣工作,“老朱”微信群里有多达1000余人,都是他管理社区的好帮手。办公室柜子里满满五本记录了891起调解纠纷案例的本子,见证了“老朱”25年来的警民鱼水情。虽然身份一直变迁,但警民之间的联系沟通从未间断,他早已熟悉了这里的每条道路、每幢房屋、每位村民,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这片土地,他心中永远都存着最初的那份纯朴热爱之情、守护平安之愿。


朱建德:带着乡土智慧的“阿德哥”

“调解就像揉面团,得顺着劲道来。先把情绪理顺了,道理才能塞得进去。”4月17日,走在乡间路上,东海派出所民警朱建德正向青年民警谢皓传授自己积攒三十多年的“土办法”。就在刚才,村民陈阿婆和王叔叔两人因为越墙而出的月季花掉落地面被碾碎成渣吵个不停,被朱建德三言两语巧妙化解。


朱建德是一名消防专管民警,同时也是一名“老社区”。1986年从警的他,在社区岗位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自2002年来到东海派出所后,更是在辖区近三分之一的村子留下过自己的足迹,成了辖区村民交口称赞的“阿德哥”。2018年,所内消防专管民警退休,年近半百的阿德哥毫不犹豫地扛起了这个新担子,从此化身勤勉学子,专注的目光逐字研读各项防火规范,从零开始学习他从未涉足过的陌生领域。“这个灭火器压力不够了。”“这个应急灯不亮了。”七年过去,朱建德几乎每天雷打不动到村民家里、沿街商铺、企业工地“挑刺儿”,在他看来穿上这身警服,就得把安全底线守成铁规矩。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阿德哥”就是东海派出所的“宝”。三十九个春秋流转,20余本走访笔记在办公室柜子里整齐码放,纸页泛黄处可见褪色的钢笔字迹,边角还贴着调解协议的便签、独居老人的服药提醒,页页浸润着人间烟火。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所里的一代代青年民警渐渐懂得了群众工作不是机械的条文执行,而是蹲下身来的倾听,是记在心里的牵挂。朱建德那些沾着乡土气息的智慧,也将在年轻一代的警徽上继续发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