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的街头,到处洋溢着节日的轻松氛围,多数人沉浸在出游、聚餐的欢乐中。然而,对于像叮当快药配送骑手张青山这样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来说,这个假期与往常并无二致。他们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用汗水保障城市的有序运转。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总工会了解到,截至目前,北京市工会组织已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建起8000余家工会驿站,其中24小时智能化驿站达到了1200家,这张温暖的服务网络,为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群体提供着全天候的守护。
按摩椅、游戏机工会驿站服务不断升级
5月2日下午2点,张青山结束了上午忙碌的送货行程,望着快递箱里已经冰凉的午饭,他没有沮丧,而是熟练地跨上电动车,朝着建外SOHO18号下沉广场而去。那里,建外街道总工会设立的24小时“智慧骑士驿站”,每天都在为像张青山一样奔波在外的新就业群体敞开怀抱。
走进驿站,张青山将饭菜放入免费使用的微波炉,不一会儿,香气四溢的热饭菜出炉了。随后,他惬意地坐上按摩椅,扫码享受20分钟免费按摩。在轻柔的按摩中,爬楼送货带来的腰酸腿疼渐渐消散。“一天在外奔波,就盼着来这儿按一按,放松放松,高峰期的时候,大家都抢着用,得排队呢!”张青山笑着说,眼中满是幸福。
驿站里的PS5游戏机,更是成了年轻骑手们的快乐。几人扫码轮流体验,在游戏里可以忘却一天的辛劳。照片打印机前,也时常有小哥驻足,打印出一张全家福或孩子的照片,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这是他们在外拼搏的甜蜜牵挂。
建外街道地处北京CBD核心区,拥有147栋商务楼,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超过千人,服务地区4.5万居民和近30万工作人员。为解决新就业群体吃饭、休息、充电等急难愁盼问题同时更好地服务辖区职工,2024年,建外街道总工会全新升级改造的2000平方米的智能化工会驿站全新上线。其中,24小时无人值守“智慧骑士驿站”,凭借手机扫码即可进入的便捷方式(已加入建外总工会的新就业群体),让骑手们无论何时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这里的服务细致入微,夏天清凉的雪糕、冬天甜甜的冰糖葫芦,免费取用的矿泉水、医药箱、工具箱,每一处细节都传递着关怀。
拓展服务功能打造职工“加油站”
采访中,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市各级工会以服务职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制度机制、统筹整合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工会驿站也成了白领、新就业群体的“加油站”。
在建外街道的智能化工会驿站,“AI”律所智能空间为白领、新就业群体撑起了法律保护伞。当他们遇到劳动争议、房屋租赁等法律问题时,只需扫码走进“小屋”,就能与专业律师视频交流,获得免费、专业的答疑解惑。心情不好、压力大时,智慧钢琴小屋就是心灵的“按摩师”,扫码弹奏一曲,烦恼便随之飘散。健身房、乒乓球室、形体室向辖区工会会员免费开放,预约即可使用,为职工们提供了强身健体的好去处。
“建外+ SPACE”的设立,更是为辖区内企业搭建起了交流合作的桥梁。“小型企业员工可以预约共享会议室在这里开会讨论,我们还会不定期举办沙龙活动,让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建外街道总工会专职副主席程迪介绍。
近年来,北京市的工会驿站通过不断地升级进化,已经成为城市中一道温暖而亮丽的风景线。驿站不仅解决了劳动者的实际需求,更让每一位青年奋斗者在城市中感受到家的温暖,找到前行的动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吕良璐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