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建筑时闻(ID:Akacqi-cs001)
本文已获得授权
张江之尚效果图方案
近日,由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承建的张江之尚(原张江水泥厂)项目迎来新的进展。截止目前,改造部分的“八联筒”外壁已完成斜切,新建结构全面进入上部施工阶段。这不仅为上海城市更新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以“工业遗存+大师设计+数字建造”的创新模式,为全球城市更新提供了中国样本。
张江水泥厂原貌
原张江水泥厂(又称浦东水泥厂)始建于1971年,其“川沙型”窑外分解窑技术曾是中国建材工业的里程碑。2013年停产后,这片44万平方米的土地被纳入“张江之尚”项目规划,与毗邻的“科学之门”双子塔形成历史与未来的交响。
鸟瞰效果图方案
安藤忠雄保留并重构了水泥厂的“八联筒”——一组长41.6米、宽20.8米、高30米的巨型筒仓。他以“斜切一刀”的极简设计,将规则的圆柱体切割为56.77°的不规则几何形态,通过强烈的视觉反差,将工业遗存转化为未来文化演艺空间的核心载体。
被切割后的八联筒
被切割后的八联筒效果图
这一设计不仅延续了安藤标志性的清水混凝土美学,更以动态切割线隐喻“时间断层”,让历史与当代艺术在此碰撞。
八联筒效果图方案
斜切工程堪称一场“建筑外科手术”。面对4300立方米水泥硬块垃圾和10.4米直径的筒壁,上海建工团队以数字化技术攻克三大难题,即:通过三个空间圆心坐标确定斜面角度,结合BIM建模生成数字孪生,误差控制在毫米级;采用“蜘蛛人”人工凿除、外骨骼机器人辅助作业,以及远程操控无人挖机,实现安全高效清理;工人佩戴智能眼镜实时查看全息3D切割边界,确保斜切面与设计模型完全吻合。最终,团队将筒壁切割为1.5米×2米的块体逐块吊运,38天完成这场精密“手术”,为后续清水混凝土内衬施工奠定基础。
八联筒项目现场
八联筒斜切延时摄影
据悉,“张江之尚”集结了12位国际顶尖建筑师:马岩松将原万米仓改造为“太空船”顶棚的滨水秀场;柳亦春保留窑尾塔并植入可伸缩剧场;庄慎则利用烟囱构筑景观地标。安藤的“八联筒”与这些设计共同构成“工业记忆链”,未来将举办展览、演出等沉浸式活动,成为张江科学城的文化引力场。
项目所在的张江科学城汇聚了全球50万科研人才,三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对创新空间需求迫切。“张江之尚”以19栋研发独栋、6栋文化商业建筑回应这一需求,通过工业遗存改造降低空间成本,同时以大师设计提升空间品质,形成“低成本高活力”的科创生态。
鸟瞰效果图方案
正如安藤忠雄所言:“建筑应成为时间的容器。”斜切的“八联筒”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更象征着上海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历史记忆的创造性转化。当科学与艺术在此交融,张江的故事将续写新的篇章。
夜景鸟瞰效果图方案
文 章来源上海建工、 微来一建及相关网络, 如涉及到 版权问题,请速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未经建筑时闻授权,禁止转载,违规转载必究。
- End -
内容合作:微信chenran58,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建筑时闻
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 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