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美食荒漠这事,前两年就已经人尽皆知了。
之所以被称为“美食荒漠”,大抵有三条罪名:吃不惯的本地菜、吃腻了的小部分、吃不到的大多数。更有网友调侃:“飞机2小时上海,3小时广州,是北漂们想吃地道菜系的高效方式。”
但在一众与北京相关的词条中,#驻京办 的含金量逐年递增,以一种出其不意的方式跳入我们的视线。汇聚全国特色美食、四星级标准酒店常年维持500元左右价位、超便捷的地理位置,不仅造福游客,更成了无数北漂staycation的全新选择。
作为一个行政机构,驻京办为什么会站在北京美食链的顶端,甚至成为北京居民和外地游客的必打卡景点?而今适逢五一,你的北京必打卡点里,是否也有驻京办呢?
放到今天来看,北京驻京办已经很难让人联想到政府单位,而是干饭人心中探索各地美食的宝藏餐厅。在这里,你可以尝尝一口辣到冒火的宜宾燃面、外脆里嫩的黑龙江锅包肉、带着浓厚木姜子油香的贵州红酸汤鱼,还有把整个餐厅腌入味儿了的广西螺蛳粉......足不出京,就能解锁全国美食。
但驻京办的开局,压根儿不是什么美食剧本。
驻京办,是地方政府驻北京办事机构的简称。追溯至封建社会时期,它们往往设置于封建王朝的帝都,是连接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纽带。汉代的邸、唐朝的进奏院、明清的会馆都是类似于“驻京办”的机构。
唐代文学家、政论家柳宗元在《邠宁进奏院记》中曾谓:“凡诸侯述职之礼,必有栋宇建于京师。朝觐为修容之地,会计为交政之所。其在周典,则皆邑以具汤沐。其在汉制,则皆邸以奉朝请。唐兴因之,则皆院以备进奏。政以之成,礼于是具,由旧章也。”由此可见,周代至唐代的“驻京办”发挥着礼仪与行政性的功能。
而明清时期的“驻京办”——会馆,则带有更强的社会组织属性。在明代,会馆与科举考试关系密切,是地方生员来京参加会试的居留之所。同时,在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之下,工商业者出于同乡抱团应对市场竞争等需求,在会馆宴饮交际。因此,明清时期设在首都的会馆,是一种以地缘为基础的同乡非盈利性设施,连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纽带作用让位于同籍贯群体谋求仕途与商贸互助的乡谊联络。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更好地与中央政府沟通协调,各省级地方纷纷开始设立驻京办事处和驻京联络处,负责政务联络、经济合作等工作。其中,内蒙古于1949年率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成为了首个驻京办。
而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地方政府驻京办事机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它们从接待行业起步,广泛参与经营性活动,呈现出商业化发展态势。特别是在2006年国管局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京办事机构管理的意见》后,驻京办更加重视公共服务与经济协作职能的发挥,努力为本地区群众在京活动提供相关服务。此外,在财政拨款缩减下的情况下,驻京办也需要弥补经费缺口维持运营,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经营宾馆、饭店无疑是最优选择。
于是,“驻京办”从曾经让人敬而远之的严肃机构,逐渐转变为现代干饭人眼中“好吃、地道、平价”的地方美食集中地。
从当地大厨烹饪的正宗美食,到特色鲜明的非遗主题展览,地方美食与文化体验成为了驻京办的一张新名片。在这里,一碗热腾腾的鱼丸肉燕汤能瞬间唤醒福建游子的家乡记忆,一场凉山彝绣展则让从未踏足西南的人们领略到少数民族的匠心之美。驻京办,让北漂人的乡愁有处安放,也让北京居民足不出京便可抵达自己心驰神往的远方。
云南驻京办
驻京办最大的杀手锏,必须是驻京办餐厅。根据红黑人口库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北京常住人口2183.2万人。外来人口虽尚未体现具体数字,但根据以往年度来看,大概率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的北漂人群,显然成为了驻京办食客的主力军。
食评人@大权贪吃贪玩 已经吃遍近百家驻京办餐厅,在她推荐过的、适合简单体验的十家驻京办餐厅中,绍兴驻京办最先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从餐厅名字“不二·女儿红”就不难猜出,这里的菜品与著名的绍兴“女儿红”黄酒绕不开关系。招牌菜红烧肉经陈年花雕烹制,香味浓郁,肥而不腻。大闸蟹用女儿红熟醉,个个满黄铺肉,黄酒的微甜溢于口中,令人惊艳。女儿红冰激凌用迷你酒坛子呈上,巧思之外亦有丰富口感,浓郁奶味、香醇酒味,一同交织在味蕾。
甘肃驻京办飞天食府的手抓羊肉,是让食评人大权有着“很深记忆点”的一道菜。网上也有观点相似的朋友给这道美食以高度评价:“驻京办绝不缺斤短两,手抓羊肉份量非常够。羊肉鲜嫩,带着筋头巴脑,嚼劲十足。味道自带一点咸,配着蘸料吃更佳。肉食爱好者狂喜,纯享受!”
甘肃驻京办的羊肉,均来自甘肃河西地区的民勤县,这里是西汉苏武牧羊的故地,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羊肉的绝佳口感。当齿间感受着这份来自河西走廊的醇厚滋味,眼前仿佛浮现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景象。
虽然来自西北的甘肃驻京办餐厅在人们的印象中往往与“大口吃肉”有关,但在某社交平台上,甜品的提及度和评价也都出乎意料的高。兰州甜胚子清甜爆汁,“做得很到位”,是得到甘肃食客认证的地道美食。用当地蓬灰与豌豆、红枣、白糖熬煮成的灰豆子,则往往和牛肉面“混搭”,组成餐桌上的一对硬核CP。这些承载着西北人集体记忆的民间甜品,每一口都浸润着浓郁的地域文化。
在兰州的盛夏街头,三轮车夫拖着长音的"甜胚子哎——"叫卖声,总能勾起人们对这口清凉的渴望;而那些点着昏黄煤油灯的夜市小摊上,一碗碗浓稠绵密的灰豆子,曾是太太们看完戏、打完牌后最钟情的宵夜选择......
北京宜宾招待所是驻京办餐厅中的“流量扛把子”,通常需要等位一小时以上,“12点半吃完出来,排队的人里三圈外三圈,店里面、店门口、胡同石墩上满是坐着的人”。虽然有人因为过长的等候时间而觉得菜品不达预期,但也有相当多食客对这里的干拌燃面、蒜泥白肉等地道盐帮菜“爱得深沉”。自2022年起,北京宜宾招待所就一直位列米其林指南之中。
说到这里,也不得不提到四川驻京办开设的贡院蜀楼。在老饕们的心中,它是和宜宾招待所有着同等地位、在京享用川菜的必选之地。
那么,在北京的百余家驻京办餐厅中,哪一家的大众认可度最高呢?我在某评APP上筛选出了三家评分高达4.8的驻京办餐厅:邵阳驻京办的宝庆宴·湖南名菜、茂名驻京办的茂府粤菜馆家和南京驻京办的A One Kitchen·南京精菜馆。它们不仅完美复刻了地方特色——从湘菜的香辣劲爽到粤菜的镬气十足,再到淮扬菜的精致讲究,更以用心的服务和富有地域特色的用餐环境,让每位食客都沉浸式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地方美食文化。
不同菜系,都在这里将自身优势发挥至极致。然而只有好吃,是不足以站上美食链顶端的。根据数据显示,驻京办餐厅的人均消费大多集中在几十元到200元之间,例如川办餐厅(贡院蜀楼)和龙港酒楼(黑龙江驻京办)的人均消费在90元左右,而一些稍高端的餐厅如福州宾馆、八闽食府等人均消费也仅在140元左右。即使是提供地方特色美食的餐厅,如新疆饭庄、内蒙古宾馆等,人均消费也大多在100元到180元之间。
整体而言,北京驻京办餐厅不仅能够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还以其高性价比成为众多食客的首选。
与一些即时性爆火的网红餐厅不一样,驻京办最老的馆子都是80年代的了,但味儿没跑偏,顾客没少过,平价标准也没怎么变过。
除了那些令人回味的地道餐厅,多元化发展的驻京办,还凭借好逛的超市、高性价比的住宿吸引了无数人前来打卡。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食材、手工艺品和伴手礼应有尽有,是京城寻觅地方特产的不二去处。
新疆驻京办的商品部被网友评价为“京城最地道的西域宝藏小铺”,从新疆直送的整箱新鲜水果堆积如山,新疆酸奶、乳制品塞满冰柜。乌鲁木齐驻京办的西域华新特产部尤受欢迎,来过的网友对这里的特色产品赞不绝口,“酸奶疙瘩实在是太正了!每次来都会带上几包”“老板特别推荐鹰嘴豆黑麦坚果大列巴,的确很好,里面的坚果甘甜,蘸酸奶吃很香”......
哈尔滨驻京办超市将东北特产一网打尽,从秋林·里道斯、哈肉联红肠,东北粘豆包,北大荒亲民牌酸菜,到各种各样的格瓦斯和俄罗斯啤酒、伏特加,沉浸式的地域特色购物,为都市人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消费体验。
而对于漂泊在京城的异乡人来说,驻京办超市里那些熟悉的商品,还具有一定的符号意义。当曾经温暖的记忆纷至沓来,当下的孤独与迷茫也逐渐被疗愈......
各地驻京办还会定期举办文化展览、民俗表演等活动。今年“三月三”壮族歌节期间,广西驻京办在潘家园举办了非遗文创展,人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壮锦、苗绣、侗族银饰、钦州坭兴陶等非遗作品,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壮锦纹样丝巾、绣球主题茶具等“新国潮”文创则是传统与现代碰撞的产物,参观者还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产品,把这份独特的文化记忆带回家中。
除此之外,广西驻京办还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上举办起民族表演。悠扬的壮族天琴声不绝于耳,身着壮族盛装的演员们则用传统歌舞演绎着骆越文化的深邃意境,
如果你喜欢探索地方文化,去驻京办解锁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文化体验是个不错的选择。前面提到的广西驻京办“三月三”系列活动中,人们就可以亲手制作绣片、参与广西民歌对唱擂台赛,沉浸式体验富有感染力的广西民族文化。
驻京办还让天南地北的文化有了更多相遇的可能。以香港特区政府驻京办为例,他们积极推动香港演艺团体与内地的互动:香港舞蹈团曾在北京上演融合中国舞与南方武术的跨界作品《凝》,展现独特的艺术风格;香港进念二十面体戏剧团也受邀参加2023年阿那亚戏剧节,为这个滨海艺术盛会带来了别具一格的创意表达。当南方的创意浪花翻涌在北方的艺术土壤,艺术家们也在幕布后发现了彼此共通的艺术语言。
人与人的联结还以更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着——在热门驻京办餐厅,大家为了减少排队时间、尽快享用美食而“拼桌”。当听到熟悉的乡音,或许下一刻就是e人老乡之间的大型相认现场;当邻座聊起地方旅行见闻,交流旅行攻略的对话也就自然地展开。驻京办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让陌生人之间的隔阂在一道家乡菜、一段共同记忆中悄然消融。
在钢筋铁骨的北京城里,驻京办像一个个微缩的“地方驿站”——不必远行,就能用一顿饭的价钱,尝到千里之外的烟火气;推开一扇门,就与陌生的乡音、他乡的故事不期而遇。它们用最实在的方式提醒着我们:这座城市再大,也总有一角,能安放你对远方的向往。而这份向往,正在变得越来越有趣。
编辑|Kiki
文|Roey
图|视觉中国
参考资料:
[1]柳宗元.柳河东集:卷2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4.444.
[2]刘良.中国古代地方政府驻京办事机构的变迁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70(05):90-102.DOI:10.14086/j.cnki.wujhs.2017.05.010.
[3]刘良.当代中国地方政府驻京办事机构探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7,24(05):23-34+125.
[4] 张强.当前驻京办公共服务职能转型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
长期征稿
后台私信“投稿”获取联系方式
社群添加
旅先森VX:LLxs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