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接纳自己当下的情绪,不急于先否定自己的脆弱。可以坦诚自己的抗压能力弱,本身具有一定的勇气与能量,但并不意味着自己已经真正接纳了自己的这个状态,这里面隐含着对自己的否定或贬低,往往寄希望于他人能够给予自己更多的肯定与认可。

可以试着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被否定会让自己如此的难受?”“是在恐惧失败?还是过度依赖于他人的认可?”

这里面存在着某些惯性思维模式的陷阱:比如“全或无”式的思维模式,被否定既等同于我彻底失败;或者灾难化的思维模式,“别人否定了我,说明我未来没希望了”等。这些非理性的思维模式容易放大自身对痛苦的体验,产生出极端的想法,以及偏激的行为,为自己带来更进一步的伤害。

这里面还存在有关于否定的认知偏差。他人对你的某个行为或结果的否定,不等于否定了你的全部价值,否定与事实之间也并没有直接对应的线性关系。可以试着将否定转化为对自己更具有积极效应的信息,试着问问自己:“对方的否定中有没有值得自己改进的部分?哪怕只有1%?”

将自己关注的焦点从“被攻击”转移到“自己如何成长”。试着理解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没有人能永远正确,被否定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关注点,常常意味着我们自己会如何更好地与自己共处。总是习惯性否定与贬低自己的人,常常也会更倾向于去聚焦他人言行中对自己不利的一面,而难以转化成为对自己有利的因素。



增强内心的心理韧性,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过程。改变总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不必要求自己立刻“强大”起来,每一次小的尝试,都是在为自己的心理韧性积累着资本。

这里有一些侧重心理学视角的方法可以进行参考:

1. 增强自身情绪方面的管理。当感到被否定时,先通过深呼吸,将情绪暂停下来,避免在情绪激动时做出过度反应;将负面情绪写下来,尝试用第三视角进行解读与分析,比如:如果我的朋友遇到了这种情况,我会怎么安慰他?或者暂时的离开压力环境,通过运动、整理房间等行为转移注意力,待冷静后再复盘。

2. 学会提前进行心理建设。对于可预见的具有压力性的事件,提前进行心理建设,提前告诉自己:“无论对方说什么,我只提取有用的部分。”

3. 设定合理目标,将大任务拆解为小步骤,每完成一步都给予自己肯定,避免因“结果未达预期”而自我否定。

4. 建立自我评价体系,减少对外部认可的依赖,每天记录1-2件自己做得好的事,建构对自己新的认知与肯定。

5. 寻找安全型关系,建立起有效的支持性系统。与能理性反馈的朋友或家人沟通,练习在安全环境中接受建设性意见;或者加入成长型社群,参与兴趣小组或学习团体,观察他人如何应对批评,降低对否定的孤立感。

6. 培养成长型思维,做好长期心理建设的准备。始终把挑战看作锻炼能力的机会,可以对自己说:“我现在还不擅长应对否定,但我在慢慢进步。”如果长期难以自我调节,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等支持系统的帮助。

——刘老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