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艰苦卓绝的14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当时全国上下期盼和平。但蒋蒋介石为了独裁统治,不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内战,通过解放军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蒋介石就开始想后路。当时 蒋介石的确有三个备选地点,准备孤注一掷,顽强退守。这三个备选地点分别是西康、海南和台湾。



蒋介石

西康省,简称康,为中华民国的一个 省,延续清朝制度所设置的22省之一,设置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都台北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继续管辖西康省,后于1955年废止该省。基本相当于藏文化中的康区,多数地区是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中华民国时期的西康省,图片来自网络

但很快,蒋介石就把西康省从自己的备选单上划了下去,因为他发现四川一带的军阀已经溃烂到毫无希望的地步。倘若靠着这些酒囊饭袋来替自己严防死守,那早晚都得被人民解放军抓了俘虏。

西康被排除,蒋介石只得把目光放在了海南和台湾这两个省份上,毕竟这两个省份都有海峡阻隔,选择作为死守地,可占地利的优势。



海南岛, 图片来自网络

但二选一更令蒋介石头疼,最后,蒋介石仍旧是拍了板,这个中标的省份就是台湾 蒋介石为何对台湾青睐有加呢?其原因如下:



宝岛台湾,图片来自网络

(1)台湾海峡远远宽于琼州海峡,人民解放军想要横渡,势必会增加困难。

(2)台湾孤悬海外,有天险可守,海峡是大陆与台湾的天然屏障,这无疑给解放台湾增加了难度。而海南离大陆太近。

(3)台湾被日本占领了五十年,留下了很多的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国民党从日本人手中接收了台湾,经过日本五十年的殖民统治,台湾经济基础比较雄厚,台湾工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要远远好于大陆,特别是二战开始后,日本在台湾大力发展重工业,满足军事需求。抗战结束时,台湾工业比重超过农业,被蒋介石称为“模范省”这些都为国民党退守台湾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而海南则是一穷二白,属于尚无建设的蛮荒之地。

(4)台湾在日本长期统治下没有共产党的组织,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又借“二二八事件”镇压了仅有的共产党组织,而海南则一直有琼崖纵队的活动,相比之下台湾安全得多。

(5)台湾当时还掌握在蒋介石手中,而海南则基本上被人民解放军解放了。

(6)台湾刚从日本手里归还,尚没有军阀势力,其台湾省长陈诚更是蒋的嫡系;而海南则是掌握在桂系军阀手中,这桂系军阀的首脑是李宗仁和白崇喜二人,这哥俩向来与蒋介石不和,经常和蒋介石唱对台戏,若是把根扎在海南,蒋介石很难搞得定。

( 7)台湾北有日本,东有关岛,南有菲律宾,都是美国势力,靠美国老子近,利于与美、台协防。而海南周边的国家多为英法属地,协防难度很大。

(8)当时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能力比较单一,虽有一支强大的陆军却没有强大的海空军,一时之间难以进攻台湾。如果只用渡河的木船强攻,没有海上战斗舰艇和空中力量的掩护,那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将暴露在国民党优势的海空军火力下,伤亡会相当惨重。

(9)身为地质学者的张其昀告诉蒋介石,台湾物产丰富,最重要是它的稻作可以收到三期,有物资可以供养军队,同时它有台湾海峡的天险。

(10)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相隔约百里的台湾海峡把大陆与台湾分割成两个相对独立的陆地。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 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我国沿海的咽喉要道,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也是西太平洋地区一条重要的国际航道,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只能从这里通过,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州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从这里经过,日均通过船只数达百艘之多,海 上运输对资源、原料相对缺乏的我国南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不过不管怎样,当时的人民解放军在建国以后也积极准备。为夺取台湾宝岛做准备,只不过后来发生了抗美援朝转移了军事路线。

愿祖国统一事业早日实现,台湾宝岛早日回到祖国怀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