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相传守初心 继往开来绘新景——记道外分局东莱街派出所所长邢大龙

传薪播火 栽培对党忠诚的东莱火种人民至上 接过“百姓之家”的金字招牌与时俱进 夯实“智慧东莱”的科技奠基

在松花江畔的百年老街,东莱街派出所的牌匾在晨光中熠熠生辉。作为被国务院命名的首批“人民满意的派出所”,这支有着79年光荣传统的红色警队,在“85后”所长邢大龙的带领下,正以科技赋能传统、用创新续写传奇,让“百姓之家”的金字招牌绽放出新时代光彩。



“这个红袖标啊,是老所长尹燕珩给我带上的啊,他边带边和我说,‘小郑啊,带上这红袖标你就真能抓坏蛋了’。”在所史馆泛黄的照片前,邢大龙带着20名青年民警聆听89岁老治保主任郑志华奶奶讲述感人的东莱往事。

“东莱警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才是东莱‘传家宝’的生动印记。”参加活动的东莱新警李雨航说。对党忠诚,是东莱民警代代相承的政治基因,始终被摆在首位。作为新时代“东莱精神”的“接棒人”,邢大龙积极协调上级部门,依照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的标准,全方位提升所史馆建设品质,在积极赓续东莱精神红色基因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形式,探索“科技+”“网络+”“智能+”等学习模式,依托“师徒帮带”“交流轮换”等方式,民警得以在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中接受熏陶,深化忠诚意识。实现从“经久不衰”到“历久弥新”的转变。同时,在薪火相传中淬炼队伍本色。促进派出所英模辈出,涌现出“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王子赫等多个先进典型。



“邢所长,我的低保办下来了!”独居老人王大爷用颤抖的手在“东莱指尖办”APP上按下五星好评。这个被辖区群众亲切称为“掌上便民站”的东莱指尖办APP,正是邢大龙协调技术团队攻坚取得的成果。APP融合了七个政府职能部门的13项高频服务事项,将过去需要"跑多门、问多次"的民生事务,浓缩成指尖轻触的温暖。

邢大龙始终把群众利益置于心中最高位置,以人民群众新期待引领“东莱精神”发展新方向,通过“四方共建”机制,整合公安专业力量、行政资源、社区职能和群防群治力量,形成矛盾纠纷调处率、警民双向熟悉率、辖区群众满意率、风险隐患查改率四个100%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今年2月,太古时代广场小区3栋的居民王先生与李女士因噪音、漏水、垃圾堆放问题爆发激烈争执。邢大龙和民警李纪超接警后立即组织街道、社区、物业等部门赶往现场,通过“听诉求-找症结-破难题”的“三步工作法”有效化解纠纷。逐步实现从“群众满意”到“群众感动”的转变。今年以来,辖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50%,“平安东莱”建设成效显著,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创新样本。



邢大龙在工作中全面推进公共视频监控一体化和智安单元全覆盖建设,建立辖区三维全景地图,动态更新场所、从业人员、实有人口、流动人员信息,通过视频监控、电子围栏、5G智慧警灯等信息采集设备,对辖区人、车、物、事实现“静知位置、动知轨迹”,全域打造“点上覆盖、面上成网、外围成圈”的感知防控体系,不断提升基层治安防控智能化水平,整合全局先进科技手段和平台资源,为打造智慧东莱提供强力支撑。

2025年2月,一位来自浙江的游客在草市街夜市游玩时,发现手机遗失,随即报警。该游客情绪非常激动,因为手机内存有自己的宝宝从出生到现在,所有珍贵的视频资料,邢大龙知道后,立即带领值班民警通过综合指挥室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追踪,发现手机被遗忘在了出租车上,随即通过视综平台联系到出租车司机,从发现手机丢失到取回手机,全程不到一个小时,游客握着邢大龙的手激动地说:“尔滨的警察太厉害了,等孩子大了,一定要带他再来哈尔滨玩!”

从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到智慧警务的迭代升级,从“百家熟”的传家本领到“百事通”的云端服务。站在新时代的坐标点上,邢大龙带领东莱派出所全体民辅警正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与“枝叶总关情”的坚守,在传承与创新的交响中,续写着新时代“东莱精神”的崭新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