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后,如何知晓孩子是否被录取?

报完志愿后,家长们最关心的,肯定是孩子能不能被录取,以及何时能第一时间得知录取消息。其实,只要了解接下来三种重要的投档状态,就能心中有数。

首先,得知道什么是投档。同学们和家长们报完志愿,把志愿表保存后,就存入了本省考试院的志愿填报投档系统。这个投档系统,是考试院根据学生排名,按照学生填报的志愿以及学校在本省招生计划的缺额,进行一对一匹配的过程,这是录取的第一个关键环节。

这里面涉及到三个状态:

一、已投档

一般来说,“已投档”意味着孩子的分数达到了该学校要求,被投进了这所学校。到了这一步,被录取概率可达80%。所以,当家长查到孩子的投档状态是“已投档”,基本可以准备订酒店、办庆功宴了。

那在哪查这个状态呢?通常在每一批次投档的当天下午,很多孩子的个人信息就会更新。从高考报志愿的入口进去,查看考生状态,上面一般会显示“已被投档某一所学校”或“某一个学校已投档”这样的信息。

家长一定要依据本省考试院发布的各批次录取时间,密切查询。像大部分省份7月9号上午开始投档,7月9号下午很多孩子的档案信息就会更新,特别是军校、警校的同学下午就能查。基本只要“已投档”且服从调剂,大概率能被录取。艺术生、体育生以及各省本科,一般在7月20号左右开始投档,当天下午可查,第二天差不多就能知道是否录取,速度很快。专科一般在8月1号左右可查自己的状态。不过每个省时间有差异,建议大家参考本省考试院对各批次投档时间的安排,按时查询。

二、拟录取

“已投档”后就一定会被录取吗?不一定,仍有20%的可能会被退档。像艺术、体育、军警类,退档率可能高达40%,因为这类招生的投档比例通常是100:120%(即1:1.2),最后肯定有20%要被退回来。所以,投档之后家长也不能松懈,要持续关注高考志愿填报录取的第二个状态——“拟录取”。

“拟录取”是录取的预备环节,显示为粉色字体(“已投档”是蓝色字体),同样在志愿填报系统中查询。一旦进入“拟录取”,就意味着学校开始安排专业。因为“已投档”只是因为分数和位次够了被投进学校,而具体能录到什么专业,要由学校招办根据分数、专业级差,或者针对艺术、体育、军警等专业的特殊安排来确定。

孩子状态一旦进入“拟录取”,录取率能达到90%以上,甚至95%以上。但如果孩子存在身体状况问题、单科成绩限制等情况,可能就到不了“拟录取”。比如第一天是“已投档”状态,第二天查到“自由可投”,那就很遗憾,孩子没被这所学校录取。要是第二天显示“拟录取”,那孩子基本就稳了。

三、录取

第三个状态就是“录取”。查到这个状态时,一般就能看到具体专业,表明学校把孩子录到了什么专业。一旦出现专业信息,那就基本99%确定被录取了,剩下1%可能就是录取通知书邮寄出现问题,这就和学校没关系了,得找邮局。只要查到“录取”并看到专业,就可以安心等录取通知书了,录取通知书都是通过EMS邮寄。

大家要知道,查询时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志愿填报系统,并按照考试院规定的各批次时间,密切查询。从“已投档”开始就要持续关注,查到“拟录取”就有90%把握,查到“录取”且有专业信息,就完全确定了。

另外还有个“自由可投”状态。它有几种情况:

一是分数不够,一个学校都投不进去,志愿填报失误,这个批次录取结束后还是“自由可投”,就说明这个批次没被录取。

二是孩子被投进一所学校,但第二天又变成“自由可投”,这是因为被挤出来了。比如很多省份艺术、体育、军校、警校、飞行员等招生,比例是120%,100个招生名额会投进120人,就有20人注定被退回,这种情况基本这一批次没机会了,只能等待征集志愿。

三是被投进学校,从“已投档”到“拟录取”,但最后没出现“录取”,反而变成“自由可投”,原因可能是没注意学校的体检要求、单科限制,或者专业体检不满足等报考失误,导致被退档。如果一个批次录取时间结束还是“自由可投”,那就意味着这个批次滑档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