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之际,202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项目展迎来高光时刻。4月27日至5月1日,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国际静安”专题展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上海馆)璀璨绽放。这场由沪藏两地联合打造的文化盛宴,通过艺术展演、非遗体验、成果展示三大维度,生动演绎了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的对话,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新篇章。


5月1日的专场活动仪式上,中共静安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顾定鋆致贺辞,诚挚欢迎各界朋友在这承载着劳动者荣光与民族团结深情的日子里,共同奏响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上海馆)“国际静安”的华彩乐章。

艺术展演:千年文脉的当代表达


西藏自治区代表团带来藏戏《温巴顿》和《岗巴拉姆》震撼登场,当藏戏的鼓点遇上沪上国际文化,雪域高原的豪迈与浦江之滨的婉约完美交融,艺术性地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勾勒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动人画卷。


上海未央学馆国风舞团创新演绎的《采葛》成为视觉焦点。这支取自《诗经》的舞蹈以“采葛”“采艾”为意象,通过虚实相生的舞台设计,将上古初民的劳作场景幻化为诗意画卷。编导团队特别融入江南丝竹元素,使两千年前的吟咏焕发新生,展现中华文明“苟日新,日日新”的永恒魅力。


上海音乐学院陈剑波教授和百灵民族合唱团携手演绎《家在上海》主题曲,充分展现了五十六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厚情谊,一幅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国家一级演员熊明霞带来的《杜鹃山·家住安源萍水头》实现传统戏曲的创造性转化,精彩演绎让红色经典绽放新时代华彩。

当《爱我中华》的旋律在全场响起,五十六个民族的演员与观众携手完成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交响,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体验:非遗技艺的沉浸对话


“国潮非遗”体验区展示的精湛技艺引发体验热潮。龙凤盘扣制作台前,设计师将传统服饰元素融入现代时装设计;雷允上中药香包工作坊里,身着传统服饰的白领正在穿针引线,将《本草纲目》的智慧缝制成掌中方寸。特别设置的“非遗盲盒”互动环节,让观众在开盒瞬间邂逅螺钿漆器、宋锦香囊等传统工艺,收获“开盒见中华”的文化惊喜。



“红色印记”展板带领观众穿越百年时空。从中共二大会址首部党章诞生场景,到新时代楼宇党建创新实践,静安作为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地,正以数字化手段续写红色基因传承新篇。大屏中,由沪疆两地青少年共同完成的“书写中国红”硬笔书法已绘就,见证着沪疆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丰硕成果。



静安区策展人介绍:我们力争展现静安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都市风貌、繁华商业与静谧人文并存的优雅气息,诠释上海国际化大都会的精致底蕴与海派文化的优雅活力,我们要让来自全国的各族群众感受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静安张力。

城际联动:同心共铸的发展图景

展览特别设置“家在上海”主题板块,上海音乐学院与百灵民族合唱团联袂呈现的多媒体音乐,讲述着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大屏幕上,藏族阿妈白玛龙珍跨越二十载的公益之路令人动容;展台前,静安白领志愿者与新疆巴楚儿童共同制作的干果礼盒,散发着沪疆情谊的芬芳。


静安区对口支援成果展区,巴楚灰枣、核桃与静安非遗产品比邻而陈,形成别具韵味的“文化集市”。通过区块链技术赋能的“爱心认购”系统,观众扫码即可追溯农产品从新疆田间到上海展台的完整旅程,感受“消费帮扶”的温度与力量。

北京市民王女士说:“今天这个美轮美奂的场景真是太美好了,尤其是这个非遗体验区,穿着传统服饰的漂亮小姐姐和我们一起现场制作螺钿胸针,画面感过于美好,让我充分领略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打卡环节,我还收获了一个漂亮的非遗螺钿,寓意着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来自西藏展区的负责同志在体验非遗手作时,还动情地说:“看了展厅白玛龙珍老师的事迹视频,一名出生在西藏农奴家庭的阿妈,在沪上静安成长为上海劳模、全国优秀志愿者,作为宝山路社区的雷锋阿婆,始终活跃在公益舞台上,她连续20多年交纳特殊党费,如今虽已年迈,但在这位藏族阿婆的感召下,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白玛龙珍红色讲解员志愿者队伍重新扛起了她的旗帜,为讲好红色宝山路故事无私奉献。因为白玛老师,我为西藏人民感到骄傲,也为上海人民点赞!”

据有关方面统计,“国际静安”专题展期间日均参观人数800人左右,到“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已达到5000人左右。

2025年中华优秀文化体验项目轮展活动历时3个月,从4月18日开始持续到7月6日,由上海、西藏联合承办。

记者:黄竞竞

编辑:梁慧

资料:区委统战部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