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印度是我去过最“容易让人破防”的国家。
我在印度呆过9个多月,说是“生活”,其实更像是一场持续性的“精神冲击”。
被坑过、被骗过、被抢过,吃不惯、喝不惯,但我还是硬生生扛下来了。
有一说一,网上不少人吹什么“印度经济超中国”“印度是下一个世界工厂”……
兄弟,我在那儿连地铁都差点坐吐了,怎么就感觉不太对劲?
今天就不整那些华丽的修饰词了,咱就摆点大实话这地儿,好玩是真好玩,糟心也是真糟心。
一、刚落地新德里,我就知道,这地方“不好惹”
2018年,公司安排我去印度分公司出差驻扎,大本营在新德里,顺带孟买也跑过几次。
我怀着一颗好奇宝宝的心,想着:“好歹是个'南亚大国’,不至于太离谱吧
结果刚下飞机,候机厅外直接迎面一股又闷又湿又黏糊糊的热浪,那感觉就好像你走进了一个没有开空调的汗蒸房,空气不是流动的,是拧得出来水的那种。
你站在那儿不动,汗已经在脖子后面流了。
机场外是啥景象?公交车永远不停靠,你得一边跑一边追车,追上了还得往上跳。
看着满大街的突突车(摩的)、人力三轮车、牛、狗、羊、鸡——对不起,这不是菜市场,这就是印度的街头。
牛是真神圣,不是段子,你要是敢轰它一嗓子,它都不理你,司机更不敢赶。
第一次打出租,司机一口一个“my friend”,前脚收了我现金,后脚停车再拦着我要一笔,跟我说刚才那个是“上车费”,这会儿要“送你到门口的钱”,我当时就想,这要搁国内,怕是要挨顿骂。
可在印度,人家司机是“理直气壮型”,那架势,就差把脸写上“我就是要讹你,你拿我咋的”。
二、贫富差距是真的大,一街之隔两个世界
新德里机场附近的高楼大厦,那是真有档次,开着宝马奔驰进出的人一身西装皮鞋、头发油亮亮的。
可就隔着一条马路,贫民窟里一排排帐篷,塑料布搭的棚子,铁皮片子一敲就是家门。
我住的酒店不算豪华,窗户对着旁边一片平房,每天一大早,能看到一群衣服半脏不脏的小孩
眼睛亮晶晶地盯着你吃早餐。
有一天我一软心肠,想给点小零食,结果给了一个,立马围上来一群,拉着你裤脚、扒你衣袖,你不给,直接抢。
酒店前台大哥叮嘱我:“在印度,善良得有分寸。”
说得一点不夸张,你一旦心软,人家就觉得你好欺负。
有个印度同事跟我讲:“在我们这,钱是最硬的语言,没钱,你连尊重都买不到。”
听着扎心,但这话确实是真话。
三、环境差是真的差,公共设施基本靠天收
来印度之前,我的幻想是:“再怎么说是大国,不会差到哪儿去吧?”
可来了以后才发现,我还是太年轻。
新德里一条主干道,牛在正中间大摇大摆地晒太阳,旁边突突车见了都绕着走,地上一滩滩黄黄的不知道是啥,有人直接蹲在路边随地解决——是的,公共厕所基本没有,尿骚味混着热浪,就是路上的味道。
手机快没电了,想找个插座?插头不一样,全是英式三孔,幸好我之前被提醒过带了转换头。
没带?那你只能找酒店买,价格翻三倍起步。
最搞笑的是,印度的电线,真的是那种“蜘蛛网”级别的缠绕,我从来没见过电线能一根套一根,最后变成一团毛线球。
还不止这样,很多地方私拉乱接,经常断电,白天能停上好几个小时,大家也习惯了,断了就断了,反正不急。
四、工资高不高?GDP是浮云,老百姓才是真的苦
国内这两年动不动就有帖子吹:“印度GDP快赶上中国了,马上超越了!”
呸!别说GDP,就说实打实的工资吧:我认识的一个基层洗衣工,每天12小时,月薪800块人民币。
你要是一天给他120人民币,他可能觉得自己中了彩票。
大学毕业的白领呢?普通岗位大概也就一千来块。
真正高收入的,还是那一小撮企业高管和外企员工,贫富差距大得离谱,富人住别墅,穷人住塑料棚。
有一次我去办手机卡,营业厅的伙计英语不太行,我随口问他月薪多少,哥们挺自豪地说:“一万卢比(约900人民币)。”
你再看这工资水平,还吹什么“印度经济强国”?GDP是被那1%的人拉上去的,底层老百姓,日子过得一个比一个艰难。
五、女性地位真实得扎心,嫁妆制度是根深蒂固的痛
很多人一提到印度,第一反应就是:“女性地位低。”
我刚去的时候,还挺不信,觉得这年头全球都在讲男女平等,印度再不济也不会太离谱吧?
结果,现实给我一记大嘴巴。
印度的婚姻,不是咱们想象的那种“自由恋爱奔小康”,是实打实的“嫁妆交易”。
女方嫁过去,不但要带上家底,还要看男方“开多少价”。
在某些地区,连车、房、金饰、现金,都写得清清楚楚,给不起?
对不起,可能这门亲事连见面都没机会。
我一个印度同事,家里有两个女儿,愁得头发都白了。
我开玩笑说:“你不是在外企工作吗,工资挺高啊,怎么愁这个?”
他说:“两个女儿,要是嫁得好点,家里得出至少50万人民币的嫁妆。”
五十万!
这还不算日后的添置、节日礼金……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最扎心的是——万一女方家拿不出嫁妆,婚后被虐、被赶回娘家,甚至被谋害的新闻,年年都有。
你说,这要是搁国内,咱都得上新闻联播批评了,可在印度,很多地方还觉得“理所当然”。
你想在印度生活,必须先接受这个设定。这就是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
六、扒火车没了,但晚点、混乱照样是家常便饭
说起印度交通,网上最有名的段子不就是扒火车嘛?
一堆人像挂面条一样扒在火车外头,摇摇欲坠。
我在这儿9个月,老实说,这种景象真没见过。
印度铁道这几年确实在整改,扒火车的事儿大城市基本没了。
但你要是以为这就好了?天真了兄弟。
印度的火车,晚点能把人熬成老头。
我最惨的一次,买了张孟买到新德里的票,原计划晚上八点出发,到了车站一看:车还没来,电子屏上写着“delayed 4 hours”。
行吧,四个小时还能等。结果凌晨一点,广播说:再延迟到早上六点。
我从晚上八点,在火车站坐了一宿
周围大爷大妈摊着席子睡觉,一副“家常便饭”的表情,我这外地人坐那儿都快急哭了,人家本地人:“没事啊,慢慢来嘛。”
顺便一提,印度的交通秩序,真的是“想咋开就咋开”。
摩托车横冲直撞,公交车停哪儿随心情,牛不赶、人不让、狗在中间晒太阳,谁敢轰牛?你轰了就是犯罪。
七、吃饭这事儿,真的是“震撼教育”级别的挑战
咱中国人讲究个“吃”,去了印度,你会发现:吃饭,原来还能这么费劲。
首先,全是手抓饭。不管你多么想拿筷子,还是想用勺子,人家本地人会好心提醒你:“用手更好吃!”
我刚去的时候,一脸懵逼,尝试着用手抓了一次咖喱饭,三秒钟放弃,油乎乎的,洗了半天洗不干净。
调味上,更是重口味中的战斗机
洋葱拌酸奶,香料盖过食材本味,马沙拉奶茶喝一口,齁甜,后劲儿带点胡椒的辣。
我有几次图便宜去吃路边摊,拉了一整天,连恒河水都救不了我。
说起水,印度的水质是真不行。
别说直饮,连洗菜的水都能让你闹肚子。
去那边要想安全吃饭,矿泉水+自己做饭才是王道。
八、牛是“神”,恒河是“圣”,但脏是真脏
印度的牛,不是普通的牛,是“有身份证的牛”,每头牛都有编号和登记照。
马路上牛走到哪儿,车都绕着它走。
最让我震惊的是恒河,课本上说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
真不假,很多印度人一辈子的梦想就是去恒河洗澡、喝水、撒骨灰。
但当我站在恒河边,看着有人洗澡、旁边有人洗衣服,远处还有一具遗体在水里飘着,兄弟,那个冲击感,你一辈子忘不了。
水面飘着塑料袋,岸边成堆,狗、牛、人、死尸、共享一条河。
垃圾
垃圾
可对印度人来说,这水是“圣水”,喝,照喝;洗,照洗。
九、印度人的自信滤镜,真是学不来
印度人有一种很独特的自信,不管日子过得多惨,张嘴就跟你吹:“我们孟买马上超越上海了!
“印度制造世界第一!”“你们中国人压力太大,看看我们,多自由,多幸福!”
这自信是从小教育出来的,课本上写:印度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世界中心。
电视里天天播正能量,报纸上吹GDP增长,精神胜利法堪称一绝。
有一回办公室聚餐,我顺口提了句:“中国最近造了个高铁……”
一个同事立马接话:“印度也有啊!我们马上就有了!”
问他具体啥时候通车?他耸耸肩:“很快很快。”
我不敢接话了,怕他下一句就是:“我们火星基地也快造好了。”
十、最后总结:贫穷、落后,但乐观与坚韧让人佩服
印度这个国家,脏是真脏,乱是真乱,贫是真贫,但人家的乐观劲儿,你不得不佩服。
没钱有没钱的活法,生活苦,但人家能笑着过。
牛走在路上不让,火车晚点一宿不急,孩子们脏兮兮但眼神透亮,哪怕日子苦成这样,他们还能笑得挺灿烂。
如果你问我:“印度值不值得去?”
我会说:值得,但你得准备好心理建设。
别光听网上的吹,也别只看短视频里的滤镜。
真实的印度,比你想象得更糟,也比你以为的更坚韧。
这就是我在印度生活9个月,想跟你说的,几句可能很多人不爱听的大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