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开国少将。他早年投身于革命洪流中,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后,他一连写了两封辞职信,主动辞官,回家当农民。他就是有“将军农民”之称的甘祖昌



1905年3月23日,甘祖昌出生于江西省莲花县一户贫困农户家庭。由于甘家世代务农,甘祖昌在6岁时还是在舅舅的接济下,才到私塾里读了一年的书。

在这之后,甘祖昌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在家帮父母种田,同时还到地主家做应工。这应工就是没事时你可以回家,但有事时得随叫随到。

1920年,年仅16岁的甘祖昌积极参与到农民运动中,参加了当地的农民协会,1925年坊楼乡土改委员会主任,后来还被派往井冈山红四军训练班学习,并被毛泽东在八角楼亲切接见。

1927年,甘祖昌在红军的影响下,决心加入红军干革命,但是在加入红军之后,甘祖昌被安排到了后勤部门,虽然甘祖昌想要上战场到一线杀敌,但依旧还是在后勤部门兢兢业业。

甘祖昌在军需处负责粮食供给工作,他需要保证每一支部队都有粮食吃,让红军前线的战士不至于饿肚子,长征时甘祖昌被任命为连长,跟随红军进行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甘祖昌已经被升任为了副部长,为南泥湾的开发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1949年新疆解放后,起义投诚的国民党军反映粮食不够,而王震只是轻轻一笑,说:“有老甘在,还怕吃不饱?”

结果,驻疆部队的粮食问题真的很快就解决了。原来,当地实际上是大丰收,但是老百姓的羊毛卖不掉,所以不愿意卖粮给国民党军。而甘祖昌呢,经过一番调研之后,找到了症结所在,并想到了介绍苏联人来买羊毛的好主意。

1952年春,甘祖昌到郊区检查工作,途经一座30余米长的木桥,由于桥板被歹徒锯断,甘祖昌乘坐的车子翻到河里,甘祖昌身负重伤,上唇裂成三片,下额脱臼,鲜血直流。兵团卫生部部长潘世征给甘祖昌做了手术。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甘祖昌外伤痊愈,却留下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

1953年以后,甘祖昌的脑震荡后遗症越来越严重,经常昏倒,1954年到庐山疗养治病,仍不见好转。甘祖昌每日发愁,觉得自己做的工作太少了。

1954年,在军阶鉴定中,新疆军区一致同意甘祖昌为正师级干部,报到总政治部后,被批准为准军级干部,1955年大授衔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他觉得自己做的工作太少了,回到家后就跟妻子说:“比起那些为革命牺牲的老战友,我的贡献太少了,组织上给我的荣誉和地位太高了!”

之后,甘祖昌便向组织写报告:“我自1952年跌伤后,患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不能再做领导工作了。但是我的手脚还是好的,请求组织上批准我回江西农村去,我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

对于甘祖昌的请求,当时组织并没有批准,他在1957年又向组织递交了第二份辞职请求报告。这一年,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萧华到新疆检查工作时,甘祖昌就当面向其提出了申请。

最终,组织上经过慎重考虑后,这才批准了甘祖昌回乡务农的请求。

1957年8月,甘祖昌将军期盼已久的回乡务农的愿望终于是实现了。临行前,甘祖昌对家人说:“新疆到莲花,路途遥远,要尽量少带行李,为国家节省点差旅费。”

全家大小14人,行李精简成3个箱子,此外就是带了8只笼子,装着6头约克猪、15对安哥拉兔、15只来航鸡。

当甘祖昌看到家乡的落后面貌的那一刻,心里非常难过。从此以后,他就下决心要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在农村的二十九年里,甘祖昌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一直坚持参加劳动,修建了3座水库、25公里长的渠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

1985年,80岁高龄的甘祖昌将军得了重病,上级听说后,提出把他接到省会南昌疗养,但是甘祖昌却婉言谢绝了,因为对他而言,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故土,就是自己最好的疗养院!

1986年3月28日,甘祖昌将军在老家病逝,享年81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