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被杨坤起诉的网红四川芬达”发布长文,正式向杨坤道歉并向公众讲述了自己的初衷。

四川芬达讲述两人都是非常普通的家庭出身,是家里的顶梁柱,以前模仿过吃播主播,模仿过带货的主播,后来拍摄的内容越来越匮乏,所以想到了模仿明星的点子,无意中拍了杨坤的一首歌,没想到大家很喜欢,于是两人天天看杨坤的节目,模仿了更多杨坤的内容。“我们的初衷,不瞒大家说,很简单,就是想给家人好的生活,也许一些条件优越的朋友们体会不到我们生活窘迫,我们也看到好多模仿杨老师的博主,大家都很喜欢。我们以为我们也是众多模仿者一员,天真的以为大家喜欢看就是真的喜欢看,也没想到杨老师会起诉我们,我们的模仿被杨老师说成了侮辱,我们曾幻想过如果有杨老师的千分之一一家人就吃喝不愁了。”

对于杨坤此前回应该事件时所说的“坚决反对以伤害他人为筹码的‘流量生意’。选择法律维权不是要扼杀创作自由,而是要为行业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四川芬达回应“我们没啥文化,并没有完全理解您说的意思,但是我们知道,这顶帽子扣得实在太大了,我们哥俩戴不动。”

在长文中,四川芬达也承认了自己模仿尺度掌握不当,他们表示自己并非有意侮辱杨坤,尽管杨坤拒绝撤诉,但他们愿意承担法律责任,并赔偿涉及杨坤的直播收益。他们还承诺,从今以后不再模仿杨坤,并恳请杨坤能留一线生机,让他们继续在互联网谋生。

四川芬达此前自曝因为模仿杨坤被起诉后并没有停止模仿,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反而把法院传票变成了流量密码,涨粉无数,开直播上演荒诞拉锯战,虽然直播间很快被封,但是在网上引发了多重讨论。4月24日杨坤发长文回应事件,他尤其提到自己最开始想通过平台投诉让其停止侵权。“可收到侵权提醒后,他们非但没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发布更多恶意内容并且靠此直播敛财。” 杨坤表示,对方嘴上说着和解,转头就开始把自己包装成“弱者”,紧接着把他推上舆论风口,甚至反过来道德绑架杨坤,质疑四川芬达不是真心道歉和悔过,只是为了“炒作赚流量”,靠争议涨粉百万,靠直播继续获利。

在四川芬达发布的这篇长文的评论区中玩梗的不少,有网友留言认为四川芬达还是在搞道德绑架,“用家庭来说事,在我看来就是道德绑架。”“用所谓的懵懂无知来给自己解释,有些乏力了。”

模仿明星的账号一直以来都有,正如四川芬达所说,模仿杨坤的网友也有,但是闹到对簿公堂而且明星一方还强硬表示绝不撤诉的实在是很少见,虽然众所周知模仿公众人物天然具有法律风险,但是作为公众人物的明星和模仿者之间往往彼此各退一步,模仿者凭借相似的长相、穿搭风格赚点流量,获得一定的知名度,蹭上明星的热度成为个网红,明星大多也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真的追究。而四川芬达和杨坤之间的争议走到这一步已经不是单纯模仿的问题了,杨坤对此事的态度也不是一夜之间变得如此强硬,他最初选择的是平台投诉这样很常规的处理方式,如果四川芬达的模仿就此停止,或许双方还有和解的可能,然而正如杨坤自己所言,信任已被透支了,法院传票和侵权投诉都没有彻底制止四川芬达的模仿秀,从简单的歌曲、动作、穿衣模仿到“撅屁股”“挂挡”等低俗动作,甚至将杨坤的歌曲内容篡改为“他们向我扔粑粑”,这是实在是越界了。面对模仿秀,明星可以一笑了之,但他们也有拒绝的权利,凡事有度,当事人已经被冒犯的笑不出来了,这已经不是用“开个玩笑”就能一笔勾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盛媛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