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山又没赢球。主场1比1战平青岛海牛,积分榜已滑落至中游。



看台上球迷攥紧的围巾慢慢松开,有人忍不住嘟囔:这还是赛季初喊着争冠的那支球队?

回溯赛季初,泰山阵容纸面实力依旧亮眼。克雷桑、瓦科等外援名气不小,国内球员班底也属中超前列,青训更是常年被视作金字招牌。

可如今却陷入“赢不了该赢的比赛”怪圈,问题究竟出在哪?球迷争议最多的,是崔康熙的战术布置。全场比赛,泰山球员多次大脚长传找前锋,中场串联几乎消失,克雷桑频繁回撤接球,跑位混乱如同无头苍蝇。

有球迷直言:这打法和两年前有啥区别?换汤不换药的节奏,对手早摸透了。对比隔壁武汉三镇,换帅后立马收获回报,泰山的教练团队显得尤为被动。

崔康熙强调的前场拼抢,变成了盲目逼抢,丢球后防线漏洞百出,青岛海牛几次反击都让泰山球迷捏把汗。更让人不解的是,青训优势完全没发挥出来。依木兰、史松宸等小将坐穿替补席,35岁的毕津浩依然首发,球迷忍不住问:放着年轻球员不用,靠老将熬时间能有未来?



参考以往,泰山并非没有成功先例。李霄鹏时期,球队讲究快速转换,费莱尼、佩莱的高点配合相得益彰,如今却没了章法。有业内人士私下讨论:崔康熙的战术体系,似乎和球队现有人员特点完全脱节。

比赛中还有个细节耐人寻味:当泰山落后时,教练席只是机械地换人,前场堆人战术毫无新意,球员在场上眼神交流都变少了。

这还是那靠团队配合吃饭的泰山吗?数据不会说谎,本赛季泰山场均传球成功率下降10%,关键传球次数锐减,控球率优势不再,反而被对手压制。球迷吐槽:以前是“技术流”,现在变成“瞎抡流”,有枣没枣先踢一脚再说。

争议之外,更该思考球队未来。青训基地每年产出不少好苗子,可一线队阵容平均年龄超过28岁,新老交替严重滞后。隔壁球队的U23球员已经挑起大梁,泰山却还在依赖老将,这样的阵容结构能撑多久?

我个人认为,换帅或许只是第一步。



球队需要的是彻底的战术革新,以及给年轻人更多机会,否则空有青训招牌,却没人能顶上,优势反而成了摆设。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崔康熙的回答依旧官方:“我们会总结问题,争取下一场更好。

”但看台上的嘘声已经说明一切,球迷要的不是场面话,是实实在在的改变。

当终场哨响,球员们面无表情走向替补席,没有交流,没有斗志,这样的精神面貌怎能让球迷看到希望?联赛还剩多轮,泰山争冠早已无望,能否冲进亚冠区都成疑问。

是继续沿用老思路硬撑,还是痛下决心推倒重建?这道选择题,摆在了俱乐部管理层面前。留给泰山的时间不多了,再不清醒,恐怕失去的不止是成绩,还有球迷心底那份期待。

毕竟,中超赛场不相信情怀,只看实实在在的表现和进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