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爆火到现在,其中许多情节和镜头画面都被观众各种解读,神奇的是,剧中许多处伏笔都巧妙对上了。
或许正是如此,当郑晓龙面对采访,直言“观众过度解读剧情了、拍戏的时候没想那么多”,直接遭到了网友的吐槽:你一个导演懂什么?
《甄嬛传》的许多巧合都意外成就了它的经典,比如剧中夏冬春这个角色,导演最初对其定位是一个“无脑跋扈的工具人”,只是为了推进剧情矛盾。
彼时的颖儿还名不见经传,被导演选中出演夏冬春这个小配角,戏份很少,不过临近拍摄时还是出意外了。
《甄嬛传》作为一部清宫剧,郑晓龙在采访中透露他拍摄这部剧的初衷,当时穿越剧很盛行,都在歌颂穿越的神奇和美好,他决定打破观众这种幻想,核心为“批判”。
电视剧虽然讲的是后宫,但是那种皇权压制下的紧迫感比之正剧丝毫不差,讲述了封建社会下的悲剧。
为了更好的展现古代宫廷剧的风采,郑晓龙专门请了古典礼仪指导老师张晓龙过来教学,剧中所有演员都要学习古典礼仪,根据片场工作人员透露,就连群演都跪了三天。
而颖儿颖儿因档期冲突仅参与部分课程,导致她的礼仪并不周全,不料就是这个变故意外成了演技的突破口。
首先意外又成了伏笔,与剧中华妃说的“告诉教习姑姑不必费心教礼仪规矩”的剧情完美契合了。
当然,导演选择颖儿来出演夏冬春这个角色,也是看上了她本身那种“娇憨”的感觉。
此时的她还未经历《千山暮雪》时期的身材争议,面颊圆润、眼神清亮,与剧本中“武将之女”的设定形成微妙对冲。
娇憨外表下的恶毒言行,让观众产生了“蠢坏萌”的复杂观感。
再加上她并未进行系统完整的礼仪培训,所以这种“放任式创作”反而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
颖儿在采访中透露,自己当时对清宫剧表演体系认知有限,索性“用现代小太妹的方式演古代跋扈女”,如甩手绢模仿街头吵架姿态。
她在“选秀顶撞安陵容”、“挑衅华妃”等关键戏份中,加入挑眉、甩帕子、刻意拉长尾音等即兴设计,将角色肤浅跋扈的特质放大至荒诞喜剧层面。
例如“一丈红”名场面中,她瞪眼缩肩的惊恐反应与台词“嫔妾知错”形成反差,强化了角色的悲剧性讽刺。
剧中其他秀女行礼时低眉敛目,夏冬春却昂首叉腰、步伐拖沓,这种“不合规矩”的仪态反而凸显了角色缺乏教养的特质。
导演组最终保留这些细节,将其转化为角色标签。
当程式化表演成为清宫剧常态,颖儿本能驱动的“错误”反而构成了新鲜感。
而且,这种“去程式化”的表演意外契合了角色的粗鄙本质,与孙俪、斓曦等人的含蓄演技形成鲜明对比。
不得不说,颖儿将夏冬春这个角色诠释的极好,虽然戏份很少,早早就下线了,但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成了人生角色之一。
也认证了郑晓龙的评价,他认为:好角色需要一点失控,夏冬春的滑稽感恰恰来自演员与角色的不完美适配。
可惜尽管有这样爆火的角色傍身,颖儿的演艺之路依旧走的很波折。
《千山暮雪》时期因药物导致体重激增,毛衣造型遭群嘲“臃肿大妈”,此后三年间戏约锐减。
即便之后减肥成功,圆脸幼态特征仍限制戏路发展,多被定型为“苦情女主”或“恶毒女配”,现在也无法突破刻板印象。
另外,2014年颖儿在采访中脱口而出“杨幂怀孕”,引发双方粉丝骂战,此类“低情商”事件叠加《深夜食堂》浮夸演技,导致公众对其专业度产生了质疑。
这一刻,颖儿与《甄嬛传》里夏冬春好像发生闭环了。
之后尽管《锦心似玉》的元娘、《山河月明》的徐妙云等角色都展现了她不俗的演技功底,但是依旧无法扭转口碑,以及岌岌可危的事业。
反正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颖儿的事业高光依旧停留在《甄嬛传》的夏冬春,全程错误发挥,不料却直接打成了王炸。
这样看的话,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了。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