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一柱第2796期 延退专题】

有个老师问,他和某老师同年同月上班、同一年评聘上中级职称,同一年评聘上副高职称,现在工资 、各种缴费也都相同。但他出生年月是1965年7月,某老师是1965年8月,这样,他们都延退2个月,60岁2个月退休,养老金会一样吗?

答案是不一样。

新养老金计算办法下,后退者会高一些。


首先,两个人虽然同年同月上班,都是60岁2个月退休,但“晚退”一个月者, 教 龄显然长了1个月,新养老金计算办法下,是“据实计算”,多1个月也计算在内,也就是基础养老金会多0.08年。

如果社会平工资按7678计算,缴费指数副高(七级)按1.3584计算。

基础养老金会多=7678×(1+1.3584)÷2×0.08×1%

=7.24(元)

其次,“晚退者”还多缴了一个月的养老保险,假若是840元,

计发月数是137.83个月,这样

个人账户养老金也会多840÷137.83=6.09(元)。

再次,“晚退者”职业年金后者也多了一个月,是1260元。

职业年金后者金1260÷137.83=9.14(元)

三者合计=7.24+6.09+9.14=22.47(元)

也就是说,“晚退”1个月,要多22.47元。这还是同年度,如果正好赶上“跨年度”,下一年度社平工资若是提高,这个差额会更大。


这个老师说,如果按过去老办法计算,两个人会有差距吗?

按过去老办法,二人若是果真只差一个月,若是没有赶上调资或政策性调整,大概率是一样的——因为过去是按退前最后一次月的工资比例计发,两人个人教龄相同,工资相同,退休后待遇当然也就相同了。

这个老师说:“这也就是说,按照新办法我吃亏了!”

这种说法其实就有点自找“苦闷”了——因为,退休是个人的事,与自己出生年月相关,与他人无关,且这个出生年月是个人无法做主的——自己的出生时间决定了退休时间,和他人什么关系呢?

新办法下,“晚退者”养老金之所以高,是因为人家多干了一个月,早退一个月养老金低是因为你少干了一个月,“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劳有所酬,没啥毛病啊!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养老金计算办法比过去按教龄(工龄)“卡比例”的老办法更加合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晚退多得”更合理——多干一个月也有所体现!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