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军事学院是在1951年成立的,首任院长就是拥有军神之称的刘伯承。这所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高等军事学院。

要知道,第一批进入军事学院学习的学员,都是身经百战的军事干部,他们大多数都拥有十多年的实战经验,只是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批优秀的军事干部,才被中央军委安排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其目的就是让他们在军事上更上一层楼。

据统计,共和国的开国上将,就有五位,在朝鲜战争停战后,被中央军委安排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是首次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的开国上将。



第一位是杨得志,在1955年,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被毛主席安排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成为战役系的学员。

要知道,杨得志在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之前,他就是我军的高级指挥官,任职第19兵团司令,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志愿军副司令,司令等职。从杨得志将军担任的职位不难看出,他是一位很优秀的军事将领,不管是实战经验,还是理论,在全军绝对算是佼佼者。

就是如此优秀的军事干部,在1955年,依然被安排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就是为了让他更加优秀,方便以后委以重任。

想必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从南京军事学院毕业的杨得志,长期担任大军区司令,后又任职总参谋长,是80年代,人民军队的重要建设者,重要领导者。



第二位是李天佑,在1955年任职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后又代理司令员一职,是守卫祖国南大门的重要屏障。

上将李天佑是解放时期东野三虎之一,第38军的军长,参与了东北华南地区的解放战争,因战功赫赫,能打恶仗,从而赢得了东北猛虎的称号。

虽然,李天佑在解放战争时期没有成为兵团司令,但他出色的战术指挥能力,在东北战场上,指挥三个纵队作战,史称四战四平。

在这场攻坚作战中,李天佑吸取之前的教训,采取多点突破的战术,命令第1纵队为主攻部队,从西北和正北两个方向突击;第3纵队和第7纵队为助攻部队,从西南,东南,东北三个方向突击。双方经过一天一夜的浴血奋战,成功解放战略要地四平。



第三位是陈锡联,在1955年,时任炮兵司令员的陈锡联被安排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是当时最年轻的学员之一。

虽然,陈锡联的年龄小,但个人的战术指挥能力十分稳重,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十分倚重的兵团司令。

到南京军事学院深造后的陈锡联,后来成为军队建设的骨干力量,任职沈阳军区司令,北京军区司令,副总理等职,是70年代,军中的重要领导人,而他的高光时刻,则是执掌三军,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是毛主席晚年最信任,最器重的将领。

第四位是刘震,在1955年任职空军副司令员的刘震将军,被上级安排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他是第39军的军长,志愿军空军副司令员,是一位综合战术能力十分强的四野名将。

与此同时,上将刘震还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系统学习过现代战争理论,并且以优异的成绩从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后任职空军学院的院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提出《集团军进攻战役中的空军协同》被列为军事学院教材。



第五位是韩先楚,他是旋风军第40军的首任军长,还是志愿军副司令员,个人的战术指挥能力,在名将辈出的第四野战军绝对算是佼佼者。

韩先楚从朝鲜战场回国后,投入中南军区建设,及军队整编工作,任职参谋长。

在1955年,韩先楚获得了上将军衔,并被安排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

在学业完成后,作为实战经验非常丰富的韩先楚,完成从“猛将”到“战略家”的蜕变,从而被调到福州军区任司令员。在这期间参与炮击金门等军事行动。后又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员,是任大军区司令员时间最久的四野名将,前后任期时间大约23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