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买车的人,多少都有点焦虑。
因为随便刷一条消息,就是油车在大降价,大众丰田打骨折,就连 bba 都未能幸免;
新能源这边更夸张,10万级车型都卷上了高阶智驾,看得人心痒难耐。
可真到自己下手,又忍不住犹豫:
要是买早了,价格继续跌怎么办?要是等太久,机会错过了又怎么办?
这种纠结,相信最近困扰着不少人。
但其实,稍微静下心来研究一下就会发现——
根本不用太为难。
因为今明两年,该“抄底买车”,还是“继续观望”,答案已经很越明显了。
为什么这么说?
一方面,二手车市场,其实早就已经在给我们敲警钟了:
现在,真的不是抄底买车的好时机。
你比如说,奥迪Q5L。
最近在一些地区,裸车报价已经低到了23.44万起——注意,是Q5,不是Q3!
要知道,三年前,一台Q3都要30万左右。
而现在,一台正儿八经的Q5L,都干到了二十多万,你说,见过的人,谁不会心里一震?
更别提宝马5系、奔驰E了,动不动就是十万块的现金优惠。
曾经那些“高攀不起”的车型,仿佛一夜之间,变得触手可得。
听到这,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越是这样,越是应该抄底吧?
从常理上看,好像没毛病;
但从保值率的角度,这很可能是未来几年,最大的一笔亏损陷阱。
因为,市场的本质没变:
新能源车还在疯狂卷技术、卷续航、卷智能驾驶。
等到固态电池真正普及、更高阶的智驾下放,
燃油车,不仅还会降,降得只会更狠!
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企,已经停止开发新款燃油车了。
照这个趋势,现在远不是底,肯定还有一波清仓大甩卖。
到时候,受到这些车型的影响,等你卖二手车时,肯定会血亏。
当然,有人可能会不以为然:
觉得——那我不买油车,直接上新能源车,不就行了吗?
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甚至显得很“睿智”。
但实话实说,现阶段买电车,也不见得能逃得过坑,
甚至,有可能比买油车更惨。
因为现在的新能源市场,产品更新的节奏,卷得太离谱了!
你稍微买早一点,就可能错过一整代核心升级。
就拿某头部品牌来说,去年一年时间,连发三款大改款;
老款车主还没捂热座椅——价格、配置、智能化直接被拍在沙滩上,保值率掉得一塌糊涂。
此外,就算品牌良心一些,也不见得能躲过“市场的这一刀”。
因为技术总有升级的,内卷总要加剧的——
譬如再过3-4年,固态电池普及了,市面的车都装的是固态电池…
同时,还配备了至少 L3,甚至 L4级别的智能驾驶。
到时候,你的车续航不行、安全不行、智驾不行——能卖出价了吗?
傻子才会买!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根本没得选。
比如,家里的车已经开了七八年,毛病越来越多,不换不行了;
或者之前没有车,现在急需一辆车代步…
说白了,换车是刚需,不换不行,那该怎么办呢?
给大家的建议有三:
第一,预算务实,别冲动加码。
能买10来万的车,就别硬撑着往20万上挤。
因为新能源也好,燃油车也好,更新换代的速度摆在那里,投入越大,贬值越痛。
买个配置够用、品质靠谱、口碑稳定的车型,反而更安全。
哪怕将来技术变革了,亏得也没那么惨。
第二,选成熟的平台,别碰试验品。
什么意思?
优先选择那些销量大、稳定在售的主流车型,避开首发不久、技术不成熟的新车。
别被噱头带跑了,比如新出的智驾系统、宣称超长续航的实验性电池……
这种东西,一旦实际表现拉垮,维修成本、掉价速度,分分钟让你怀疑人生。
第三,心态放平,把车当消耗品,而不是资产。
别想着以后还能卖高价回本了。
现在买车,尤其是新能源车,更多是“买体验、买使用权”,而不是投资。
只要选对了,开个五六年,趁还能跑的时候换掉,就算是成功退出。
认清这一点,反而会让你轻松很多。
总的来看就是,
无论是油车还是电车,这两年注定是一次深度洗牌的过程。
不是你想捡便宜就能捡到,也不是你想快点上车,就能一劳永逸。
在这种环境下,冲动买单的人,很可能付出“试错的代价”。
关于这点,大家一定要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