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整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各类空间规划,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目前,根据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开稿)可知,杭州市将加快建设杭临绩铁路。



杭临绩铁路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中的重要项目,连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全长约14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线路起于杭州西站,途经临安主城区及昌化镇,最终接入合福高铁绩溪北站,与昌景黄、池黄等高铁衔接,形成杭州至武汉、南昌的快速通道,并可延伸至黄山、广州、香港等地,构成沪昆高铁在浙江段的辅助通道。

该铁路是杭州拓展西部发展腹地的关键工程,建成后将结束临安区不通高铁的历史,实现杭州市域高铁全覆盖,缩短杭州与黄山、武汉等城市的时空距离。例如,杭州至武汉的铁路运行时间可从5小时缩短至3小时,至香港最快仅需6小时。同时,线路串联杭州西站枢纽与临安西部山区,通过昌化站带动两昌地区(昌化、昌北)经济发展,助力杭州“一核九星”城市格局。虽然如此,但该项目近年来的进展十分缓慢,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杭临绩铁路早在2017年的时候便启动了前期工作,并召开预可研报告审查会以及初步确定线路走向及设站方案。然而,在这之后由于项目未被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缺乏上位依据被迫搁置。直到2020年,经杭州市有关方面的努力,最终项目被列入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从而解决了项目实施依据问题。

原以为该项目会因此而顺利推进,但一年之后,由于国家出台严控平行线路政策,因杭黄高铁利用率仅27%,铁路部门以“能力富余”为由暂缓杭临绩铁路项目的推进。此后,该项目便陷入“地方需求迫切”与“国家政策限制”的尴尬局面。截至2025年4月,杭临绩铁路仍处于预可研深化阶段。虽然如此,由于杭临绩铁路对杭州西部发展意义重大(如实现市域高铁全覆盖、缩短至武汉等城市的时空距离)以及可以优化杭州铁路枢纽布局,所以杭州市并没有放弃该线路的建设。



所以杭临绩铁路项目继2024年纳入《2024年度杭黄两市合作事项清单》之后,目前杭黄两市再次将“加快推动杭临绩黄铁路前期工作”列为年度重点任务,目标是将其纳入国家 “十五五” 规划。那么,杭临绩铁路项目想顺利纳入国家规划,那么必须要扫除哪些障碍?主要由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解决国家严控平行线路政策影响,即解决既有杭黄高铁利用率的问题:可以优化车次时段分布,通过动态票价调节非高峰客流;或将杭黄高铁部分线路改造成为市域铁路,实现“公交化”运营;此外,还可以强调杭临绩铁路是“沪昆高铁辅助通道”而非平行线路,重点承担武汉、南昌等中西部方向的跨区域客流,与杭黄高铁形成互补。



其次,由于铁路部门对一条铁路新线是否值得建设,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便是——经济可行性,这个问题也是导致杭临绩铁路迟迟不能纳入国家规划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要区分旅游客流(如黄山、天目山景区)与商务客流(如杭州西部产业带),提供分时段、分方向的客流预测数据;同时将杭临绩铁路建设与临安 “一核九星” 城市格局、杭黄绿色产业园等产业项目挂钩,证明其对经济的乘数效应;总而言之,就是要证明经济可行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