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所见欧阳父子书风作品,您仔细研究过吗?

欧阳父子的书风,对日本书法的影响在飞鸟时代后期的白凤时代(645-710)已经展现。其中有二件名品,日本天武天皇十四年(686)的《金刚场陀罗尼经》[1]和《长谷寺铜板法华说相图铭》[2],都展现了欧体楷法的深隽的特色。

《金刚场陀罗尼经》[3],书者宝林为朝鲜僧人,书法极为接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此卷离欧阳通写《道因法师碑》仅二十三年,欧阳通此时亦还在世。










《金刚场陀罗尼经》全卷





《金刚场陀罗尼经》局部


《金刚场陀罗尼经》与《道因法师碑》局部对比

位于奈良长谷寺的《长谷寺铜板法华说相图铭》与《金刚场陀罗尼经》的字形,用笔相似,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为日本古代金石文中的精品。








《长谷寺铜板法华说相图铭》局部

此后,到了奈良时代(710—794),光明皇后献给东大寺的献物帖目中有欧阳询真迹屏风一具[4],惜今已不传。此期书法风格与欧阳询书风相似者还有小川穆志辅所藏《华严音义》[5],该卷是日本奈良时期(710-784)末期写本,字体隽逸,更近欧阳询。









《华严音义》部分

以及近卫家藏唐真书《千字文断简》[6],可见于阳明文库,为极少见的欧体楷书墨迹。


《千字文断简》

此外还有竹添光鸿旧藏唐写本《汉书·扬雄传》残卷[7],此卷多用楷书,兼用行楷,书法亦为欧阳询风格[8]。









《汉书·扬雄传》残卷部分

到了日本历史上极为繁盛的平安时代,文化上更加积极效仿盛唐。遣唐使为日本带回了大量中国书家的名作,除了王羲之等“先贤”的书迹之外,也有欧阳询、褚遂良等当朝“时贤”的书作或拓本。如学问僧最澄在他的《法门道具等目录》中,即举出他曾带回“欧阳询书法大唐拓本二枚”[9]。空海和尚曾将他远渡中国带回来的名品真迹呈献给嵯峨天皇,其中就有欧阳询真迹一件[10]。嵯峨天皇(786~842)的书风形成可以说受到了欧书的重要影响[11]。他823年所书《光定戒牒》及《李峤杂咏残卷》[12]等作品无论结字用笔都深得欧体行书三昧,风神峻拔,极为动人。嵯峨天皇是日本第五十二代天皇,也是平安时期的大书法家,与空海(774~835)、橘逸势(782~842)并称「平安三笔」。空海和橘逸势的书风都比较接近于王羲之一路,原是当时普遍的风气,而嵯峨天皇却独钟欧阳询,此则突显出他与众不同的眼光。










《李峤杂咏残卷》局部





《光定戒牒》局部

另日本著名报刊《朝日新闻》的报头是选取欧阳询隶书《大唐宗圣观记》中的字集字而成,还有日本政府新修神乐殿匾额也用欧书集字,三字取自《九成宫醴泉铭》[13]。


《朝日新闻》报头由《大唐宗圣观记》碑集字而成


神乐殿匾额与《九成宫醴泉铭》集字

【主编微信】

出品丨书法秘笈

技法揭秘丨名家研究丨热点辣评丨展赛观察

力耕不欺,踏踏实实做有干货的书法公众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