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461

“大约10%到50%的自闭症谱系儿童,有不同程度的特殊兴趣、能力和天赋。”

最近,在广州举行的“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公益讲座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教授做了一场《孤独症的特殊兴趣与才能的发现与培养》的讲座。

和大众对“自闭症=无用”标签不同的是,邹小兵教授认为,自闭症具备常人所不具备的能力,有独特的天赋亟待挖掘。

他说自己见过无数个天赋异禀的儿童,然而,他们绝大多数生活得并不幸福,才能也并未得到发挥。

如何重视与培养他们的兴趣,用他们的才能、创造力来帮助他们过得更好,邹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自闭症的3种分型

在谈论自闭症儿童的天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自闭症分类。按照自闭症的表现形式和发生机制,自闭症可以分为3类:

1.症候群性自闭症(syndromic autism):由单基因变异导致,有超过100种不同类型。患儿全面发育落后,占比10%~15%,很多学者指出这类孩子今后可能按照罕见病管理,不纳入自闭症范畴。

2.经典自闭症(classical autism),大约占比35%,属于大众普遍认同的自闭症。大约在一岁到一岁半之间出现语言落后、有社交沟通障碍。这类自闭症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最高有40%孩子可以得到改善。在类群体中,他们很多方面能力落后,但在某一个方面比较突出,我们称之为学者综合症。

3.轻型自闭症(milder autism),占比超过50%,包括阿斯伯格综合征、高功能自闭症。智力和语言发育基本正常或超常。这些孩子中常常有比较多的天赋。

近年来,电影、文学艺术常常会提到自闭症人士的天赋。

比如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自闭症的美国电影《雨人》里,雨人能够能够计算出扑克牌的顺序,他优秀的记忆力让他的弟弟赚了8万美金。

电影《良医》里展现了一位阿斯医生他对人体解剖的天赋。


《我的影子在奔跑》里,自闭症男孩修直能记住各种天气预报的信息,甚至能根据天气判断飞机飞行状态,这又是一种特殊才能。

中国第一部自闭症电影《海洋天堂》,我们能看到文章饰演的自闭症青年优秀的游泳能力。

有很多人认为这些只是艺术作品,自闭症人士的天赋是被渲染的神话,这样的才能或天赋没什么用,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在生活中见过一些自闭症孩子,他们能记住普通人记不住的东西,比如陌生的路线、万年历。过去我们常常说它是机械记忆,但我不认为这是一种机械能力。

一些孩子有绝对音感,他的家人或许没有艺术细胞,但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或许就很好。

还有一些孩子有联觉的能力。这是心理学上的一种现象,比如看到某个颜色,听到某种味道。

有些在绘画和自然科学方面有独特的天赋。我和我的病人们聊天时,他们会教我很多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兵器知识,天文学知识。


英国著名的画家斯蒂芬·威尔夏

英国著名的画家斯蒂芬·威尔夏,他自小患有自闭症,但在绘画与记忆方面,有超乎常人的能力,属于典型的学者症候群(Savant-Syndrome)。他只要坐在直升机上,在一个城市上空盘旋两三个小时,用一个礼拜可以把城市的细节全部画出来。

浙江的毕昌煜被称之为中国的毕加索,他曾经被诊断为自闭症,医生说“这孩子以后得靠你们养一辈子”,他现在依然是一个自闭症人士。据我所知,一些大明星都抢着买他的画,别说养活自己了,甚至都可以养活全家。





左右滑动查看毕昌煜画作

我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孩子,我几十年前诊断的自闭症孩子大哲,现在是修钢琴的一把好手,圈子里很多人都认他,大哲很会弹钢琴,我这个外行听着跟大师演奏也没差别。我的朋友圈里全是他在国外演出的动态,最近又跑遍全国帮人修琴。画画更是绝活,我的微信头像就是他给画的。这难道不是他的天赋吗?

世界上最著名的自闭症人士——天宝·葛兰汀。她4、5岁被医生判了终身残疾。现在她成为了美国科学院院士。这二十多年跑遍全世界为自闭症群体发声,堪称全球自闭症倡导运动第一人。她的经历还被拍成了电影《自闭历程》。

早年在日本某次活动上,传闻比尔·盖茨承认过自己是自闭症,但关于比尔·盖茨的故事,我想了很久没敢说。最近他的首部自传上市,我终于敢说了。他在书里写道:“如果我成长于今时今日,很可能会被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

虽然盖茨当年没正式诊断,但现在回头看,那些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沉浸式的工作状态,不就是谱系特质的印证吗?

我们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的医生们,每个人都有一大批类似这样的案例。


自闭症儿童的天赋是科学事实

事实上,自闭症领域的科学家并不避讳谈论自闭症的天赋。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洛朗·莫特隆(Laurent Mottron)教授,是该校马塞尔和罗兰德·戈瑟林自闭症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主席。他2011年在《Nature》上发表了的文章《The power of autism》中提到,自闭症在某些方面是有优势的。

同样,美国杂志《Science》的主编哈登索普发表的一篇社论提到,自己就是一个自闭症人士。


索普和天宝·格兰丁的合影 图源:索普博客

这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因为他代表科学界在重要期刊发表了具有影响力的社论。

这与我们常听到的“马斯克、比尔·盖茨”可能有自闭症,这类未经证实的传闻截然不同。他曾被正式诊断为自闭症谱系人士,且因卓越才能备受认可。

我曾与他同事交流时提及此事,对方回应道:“他的确非常特别,但也极其优秀。”这种特质恰恰符合神经多样性群体的核心特征。

这就是科学事实,不是我们渲染的神话。

关于历史名人与神经多样性的关联,尽管存在争议,例如,爱因斯坦、牛顿是否有自闭症”的讨论常被质疑为“后世强加标签”,因当时并无“自闭症”这一诊断概念,但学界仍有人通过分析其生平与行为模式提出相关推测。

在人工智能领域,被普遍视为现代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奠基人阿兰·图灵,近年有研究者试图从神经多样性视角重新解读他的人生轨迹,如与人格格不入、很难与人合作,推测他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特质。

有人说,有天赋的自闭症人士很罕见,但什么叫罕见?一万个人里有一个属于罕见,一千个人里面一个也可以叫罕见,如果一百个人里面有一个,那就不算罕见。

如果 100 个自闭症人士里面 10 个人有这样的天赋或者潜能,我们还能说它罕见吗?我们还能对这样的事实视而不见,认为它没有用,它是渲染的神话吗?

有些人可能会反驳,强调天赋后,会对那些能力更差的自闭症家庭造成伤害,这种说法对有天赋的自闭症人士和他们的家庭也不公平。

至少,我始终珍视那些展现出特殊才能的自闭症儿童群体,并愿意积极为之奔走。

我希望能有更多人意识到,若社会能正视并善用他们的潜能,这些特质完全可能转化为创造力而非负担。人类历史上过去 100 年、 200 年,好像真的是刚才上文提到的那些人在推动进步。


《生活大爆炸》谢尔顿


自闭症儿童的天赋从哪来

自闭症跟基因有密切关系,自闭症障碍、天赋和基因的关系密不可分,而这些独特的基因会产生独特的感知觉。

洛朗·莫特隆教授在《新医学》杂志上发表过一篇研究,他提出了一个叫增强的知觉功能的理论。

简单来说,就是自闭症人士感官接收信息的方式和普通人不太一样,感官接收的信号不同,注意力自然就跑到别人看不见的细节上了。

比如普通人压根听不到的远处什么声音,但自闭症人士可能突然站起来说:“有奇怪的声音!可能有什么危险”。就像电影《我的影子在奔跑》里的自闭症孩子一样,他能感觉到天气变化,预测飞机无法飞行,大伙儿一开始还骂他,结果还真被他说中了。

这说明自闭症人士比我们更敏感,而他们的注意、思维、认知等由感知觉带来的变化往往还会伴随一定的情感。

因此,我们普通人觉得不好笑的事情,自闭症人士会认为好笑,我们觉得不难吃的东西,自闭症人士可能觉得难以下咽。

可正是这些不同造就了他们,给他们带来了独特的天赋。他们会出现一般人没有的认知能力,表现出独特的行为方式,如果说这样认识自闭症,大家会不会对他们有更多理解?


独特行为和天赋有什么样的关联呢?

有学者认为,独特的行为方式遇到了恶劣的社会环境,两者之间交互作用就产生了障碍。

假如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进入社会后都处于恶劣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他就会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出现障碍,他的天赋就被磨灭了,就被命名为“病”了。

这是我们二十多年见证了这么多孩子以后,提出的一种新认识。如果没有不良的社会环境,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可以不出现问题。

我们讲了这么多自闭症人士,优秀的也好、不优秀的也罢,有天赋的也好,没有天赋的也好,他们很多人生活得并不幸福,才能也并未得到发挥。


发现自闭症儿童的特殊兴趣

当我们遇到一个有突出天赋的自闭症儿童,我们提出了三个原则。

原则一:理解、包容、接纳、尊重、赏识自闭症孩子。

保护好他,不要伤害孩子的特殊感觉知觉和与众不同的行为。

原则二:快乐、适度、巧妙提升社交、情绪调节和行为能力。

我们不要强扭他们一定要变成什么样子,用快乐、适度、巧妙的方法去改变他们。

原则三:发现、培养、转化特殊兴趣和特别能力。

我还特别呼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加强对有天赋的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这些孩子应该受到和别的孩子一样的基础教育,也应该接受超常教育。

说实在的,我真的见到太多这样的孩子了。那么我们如何发现、培养和转化自闭症儿童的特殊兴趣、能力和天赋呢?

首先,你不要被自闭症这个名称打垮了。有的家长一想到自闭症,看到这句“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严重的不可治疗的终身自残性的疾病”,就认为孩子完蛋了,家长自己就不好了。

如上所说,自闭症分为三种类型,虽然对症候群性的自闭症现在没什么办法,但有很多轻型自闭症孩子,他不应该有那么灰暗的未来。

当你平复心情以后,就要在生活中细致观察儿童对数字、对文字、对艺术、对科学的兴趣。


积极主动带领孩子去科学馆、图书馆、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认真观察各种环境,满足孩子的探索欲。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需要准备充足且多样的学习素材。家中应备有汽车玩具等益智类玩具,以及涵盖中英文的适龄书籍,通过丰富的资源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

我曾接触过的一个案例,孩子的兴趣就是翻字典,后来他不到5岁就掌握了全部汉字与拼音。如果我们能为孩子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支持,他或许就能获得更大的兴趣。

父母也要提高自身在孩子兴趣相关领域的能力,多和孩子对话,引领孩子。

在儿童时期,要尝试将单一兴趣转化到更加广泛的领域。在青年和成年期,要容许单一兴趣的充分发展,不要强求全面发展。

与自闭症症儿童讨论他们的特殊兴趣,这样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社交技能,这也是基于优势做干预,而不是整天瞄准他的缺陷。

当然,也有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没有天赋,他就是个极其平凡的自闭症孩子,怎么办?

没有特殊天赋的孩子依然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相对优势,比如他可以安静地专注于做某事。重视这些相对优势能力的发展和培养,能让他们在成年后获益,为生活、休闲或是简单劳动提供方向。

对于没有特殊天赋的、严重的自闭症孩子,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些东西,就不至于将来需要我们 24 小时照料,父母亲都无法工作。

我们的社会应该要做这样的思考:我们的儿童千思百慧,人生才会缤纷多彩。

整理 |涛涛 DeepSeek

编辑 |Zoey_hmm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文章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本号长期征集线索/稿件,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提供线索/投稿请联系:contents@dmhxm.com。

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

有任何问题点击“阅读原文”咨询“AI顾问”——你的专属个性化AI督导,专业又懂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