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标志性事件频出,“地王”出没之外,沉寂多年的各地超高层地标建筑,也就是标志性烂尾楼纷纷传出复工消息,有的甚至已经开始了新一轮招商。
从成都的绿地468到天津的117大厦,从合肥宝能中心、武汉绿地中心、重庆陆海国际中心到宁波中心大厦、厦门和美中心——各地停工的、半停工、建设迟滞的超高层地标项目纷纷更新了状态,加快了进度。
按照发展趋势,新的复工必然能够完工,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这些体量极大的商业项目按新的计划表如期建成上市,几年后将对所在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不小的变数,在各地商业、写字楼都有较高空置率的情况下,这些超级地标所拥有的动辄数十万平方米资源一旦投放,需要承接的资源和资金将是海量级别。
本轮超高层烂尾楼的复活,并没有神秘力量的加持,其核心动力就是地方整合资源与国家队下场,赚钱不是这一波大动作的核心目标,表明决心和提振信心才是关键——这也是推动我国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重要一环。
地方有钱了也不是本轮超级地标复活的最重要因素,去年以来至今,地方确实通过置换清空了隐性债务,有了一定的新举债空间,但务实的地方更多将资金投放至重点产业项目,给本已濒死的地标项目漏一点资金活水只是顺带——把钱花在刀刃上渐成各地的施策要点,通过大力、持续地花钱,换来经济的稳步增长,考验的是各地的微操水平。
一座高楼不至于与一座城市命运共振,死去多年的超级高楼复工复活,并不会让所在城市的经济再次腾飞,但其所蕴含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所在城市在存量竞争时代保持信心,稳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