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厉昕月

“这是一件黑陶器具,黑陶是日照龙山文化最典型的陶器,被史学家称之为‘文化中的瑰宝’。”研学团队一入馆,28岁的博物馆讲解员尤金琳便很快进入工作状态:设计参观路线、准备讲解材料……今年是尤金琳从事博物馆讲解员的第5年,每一次讲解,她都饱含热情、充满敬畏。“讲解员要及时反馈,对说出的每一句话负责。”尤金琳说。


2019年从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尤金琳进入日照市博物馆成为一名讲解员。2024年,她获评第五届山东省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称号。

幸运的是,尤金琳赶上了“文博热”的兴起和火热,逛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深度探知城市的崭新打开方式,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将博物馆作为探寻新知的“第二课堂”,“那时心里有个声音,我的讲解要让大家不负此行。”

更新解说词、丰富知识储备、统计相关数据……刚开始讲解时,尤金琳总会精心准备一摞资料,恨不得用各种信息把解说时间填满。但随着经验日益丰富,她越发注意“留白”。

“面对小学生在讲解过程中,会多一些设问,让他们有时间思考。尽可能与他们熟悉的民俗或者其他相关的串联,引发他们的共鸣。”尤金琳表示,“每一段讲解间,要注意把控节奏,密度过高的信息输出会影响参观者的观赏效果。”

带领观众参观的过程中,尤金琳会让观众触摸一些仿制品,感受器物厚度重量,结合展厅的一些文物互动体验,比如文物拼图,会让学生动手感受整个构造,加强理解,这样的讲解方式,获得了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一名优秀的讲解员不仅是历史文物的描述者,还是“数据分析师”和“助理教师”。她们会为观众普及历史知识、介绍文物历史、根据不同参观者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讲解语言,甚至解读他们的身体语言和状态。“心中始终要有参观者,希望通过解说,让大家更好地享受参观过程。”尤金琳说。

“知来处,明去处”,博物馆正在成为一个城市连接过去与当下,通达未来的桥梁。一场场文化体验、一次次“文博”之旅,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溯与追寻,更是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和归属。“观众能够因为一场讲解而主动提问甚至自发讨论,看到孩子们求知欲和揭晓谜底后的恍然大悟。通过讲解,打破他们对博物馆高冷晦涩难懂的印象,也能更加了解热爱我们的日照文化。”尤金琳说。

如今,尤金琳的生活,不是在讲解,就是在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学习早已成为她的生活方式。“了解的越多,讲述的越多,越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以及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尤金琳刚入职博物馆时,日照博物馆新馆刚刚启用。5年来,她见证了“文博游”人气持续“飙升”。“博物馆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很多游客在参观中更深入了解日照,了解到日照不仅有美丽的大海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尤金琳说,“让游客们感受到属于日照的温度与厚度,这就是我作为讲解员最大的成就感。”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