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觉得吕布忠于皇室。

1

中平六年(189年),何进、袁绍召外官进京诛杀宦官,是同时召唤了董卓的西凉军和丁原的并州军。

只不过丁原比董卓稍晚一点到达洛阳。

吕布是丁原的部将,他就是此时跟随丁原进了洛阳。

之后董卓诱惑吕布诛杀了丁原,吕布就跟了董卓。


董卓掌政后,就废少帝刘辩,另立了献帝刘协。吕布作为董卓的爱将,自然也有拥戴之功。

请注意,刘协虽然是董卓立的,但董卓根本没拿刘协当皇帝,甚至没把他当人。

董卓时常留宿宫中,奸淫宫妃公主宫女,简直把自己当皇帝了。

董卓把汉献帝刘协当成宠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刘协此时不过一个十岁孩童,生活在董卓这个屠夫的阴影下,内心极度恐惧。

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策反了吕布,与吕布合谋诛杀了董卓,将刘协从董卓的牢笼中解救了出来。

王允和吕布解救了刘协,对于刘协来说,就是他的大恩人。

很多人都骂吕布背信弃义,三姓家奴,但在刘协看来,吕布是股肱之臣,忠贞之士。

身处的角度不一样,看待事情就完全是两个样子。

王允是读书人,跟董卓这种野蛮的军阀不是一个路数,他是真的忠心辅佐汉献帝刘协。

刘协此时十一岁,已经开始晓人事,谁对他好谁对他不好,他怎么能不知道。

吕布在王允手下,自然也受到了王允管制,对刘协也是恭恭敬敬。

此时的刘协算是个真正的天子。

2

可惜好景不长,从吕布杀董卓,到李傕郭汜乱长安,只有短短六个月,也就是说刘协只体会了六个月做天子的感觉。

初平三年(192年),王允兵败被杀,吕布逃走,李傕郭汜挟持了刘协,刘协处境一落千丈,甚至还不如董卓当政时期,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

王允是个大忠臣,当长安城破时,吕布叫着他一起逃跑,王允拒绝了,他要守着汉献帝,最后尽一次人臣本分。

尽管王允在诛杀董卓后居功自傲,处置失当,但不能抹杀他的一片忠心。

李傕郭汜当政时期,长安一片混乱,李傕挟持了汉献帝刘协,郭汜挟持了公卿大臣,两人还时不时的互殴。

此时刘协唯一能想到的忠臣就是吕布。


兴平二年(195年),当刘协逃出李傕郭汜的虎狼窝,流浪河东地区的时候,他就想让吕布来迎驾,让吕布保护他。

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英雄记》记载,刘协到了河东,下诏给吕布,让他来迎驾,也怪吕布运气不好,他这个时候穷的叮当响,大军没有开拔的粮饷,无力来迎驾,结果就让曹操捡了个大便宜。

之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逐一消灭群雄,统一了北方。

3

很多人都在想,为啥刘协要召吕布迎驾,袁绍四世三公,已经占领了冀州青州并州,让他来迎驾,岂不是更好。

对刘协来说,恰恰不能召袁绍迎驾,因为在董卓当政时,袁绍就密谋推举幽州牧刘虞为帝,妥妥的狼子野心。

袁绍本来就不认可汉献帝,认为他是董卓所立,刘协去袁绍那里,岂不是羊入虎口。

而对于袁术、曹操,甚至刘表、刘璋,在刘协心中只是一个人名,一个经常被提起的地方军阀,他跟这些人不熟。这些人从没有施恩于他,在他身处绝境之时,自然不会想起这些人。

当曹操迎奉刘协到许都时,刘协本以为曹操是个大忠臣,没成想曹操跟董卓是一路货色,也是个奸贼。

刘协又成了曹操的傀儡,此时他已经十五岁,已经通晓世事,曹操骑在他头上拉屎的行为,让他深感愤怒。

此时的刘协肯定无比思念吕布,若是吕布在,定不会这样欺负他。


吕布其人虽反复无常,人称义父杀手,对汉献帝毕恭毕敬,不但解救他于危难,还让他当真正的天子,哪怕只有六个月,也已经让汉献帝铭记于心。

刘协还是太年轻,在没有经过时间检验前,任何一个“忠臣”都得打引号。

其实吕布也是个狼心狗肺之辈,陈寿评价他“有虓(xiao)虎之勇,无英奇之略,轻狡反覆,唯利是视”。

吕布反复无常,唯利是图,如果刘协落到他手里,还真不一定比落在曹操手里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