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关系因为克什米尔枪击案变得愈发紧张,日前发生了比边境交火更为严重的事态,让外界担心,两国冲突很可能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但让外界意外的是,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这个时候突然跳出来劝和,他想做什么?
克什米尔这地方,这几天从来就没消停过。自从枪击案发生后,印巴两国之间的局势就愈发紧张。印度宣布关闭口岸、驱逐巴基斯坦外交官,还暂停《印度河用水条约》来切断巴基斯坦的水源供应。巴基斯坦军方直接把“沙欣-3”导弹瞄准印度河上游的水坝,放话“断水就是宣战,20分钟就能让新德里泡在水里”。除此之外,巴政府的反击还包括:对印度关闭领空、暂停双边贸易、驱逐印度外交官。
印度海军也没闲着,“维克兰特”号航母带着米格-29K杀向阿拉伯海,摆出封锁巴基斯坦海岸线的架势。巴方则亮出挂载霹雳-15导弹的“枭龙”Block3和歼-10CE,明确警告印度:敢越界就让你有来无回。
双方打完嘴炮,真家伙也亮出来了。两国在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连续六晚交火,T-90坦克集群向前线集结,巴基斯坦则紧急部署自行榴弹炮,双方边防部队的哨所互相炮击,几个据点已经被炸成废墟。
4月29日深夜,局势突然升级。巴基斯坦空军雷达监测到印度4架“阵风”战机在印控克什米尔空域巡逻,巴方立刻派出战机升空拦截。双方战机在空中对峙,僵持十几分钟后,印军战机掉头撤离,避免直接冲突。
这场对峙虽然没打起来,但释放的信号极其危险。印巴空军的交手记录并不美好,2019年巴方击落印度米格-21,还疑似干掉一架苏-30MKI,印度则误击落自家直升机。这次要是谁手一抖,可能就是全面战争的导火索。
就在印巴战机对峙的同一天,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终于出手了。他分别给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和印度外长苏杰生打了电话,表面上是呼吁“克制”,实际上话里话外都在拉偏架。他对印度说:“美国支持你们反恐。”转头对巴基斯坦说:“你们得配合印度调查。”明摆着要让巴基斯坦低头认罪。
美国这波操作其实很迷。印巴冲突爆发8天,联合国、中国、俄罗斯都在劝和,唯独美国一直装死。沉默了8天后,现在突然跳出来当“和事佬”,时机太巧了:眼下印度已经失去了军事行动的“突然性”,最新的卫星照片显示,“维克兰特”号航母出去晃了一圈又回港了。实际上莫迪骑虎难下,这时候鲁比奥打电话,还拉偏架,所以他根本不是来灭火的,而是来加柴的。
首先,他想把印度拉到美国阵营。印度要是真和巴基斯坦打起来,必然全面倒向美国。日本《经济新闻》早就爆料,美国正拿印度当“模板”,逼各国签对美贸易协议,削弱中国的影响力。
其次是搅乱中巴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直通瓜达尔港,威胁美国在印度洋的霸权。如果印巴开战,美国就能借机军事介入,掐断中国的能源通道。
鲁比奥的“和平倡议”就是个笑话。2019年印巴空战后,美国也是这么玩的:先煽风点火,等印度吃瘪了再假装调停,最后逼印度买美制武器。这次剧本一模一样,只不过赌注更大,因为莫迪已经授权军队“充分自由”,巴基斯坦则警告“印度可能在24-36小时内动武”。
那么,美国的算盘能实现吗?其实也很难。莫迪现在很难受,国内经济一塌糊涂,通胀率飙到7.2%,反对党骂他“外交无能”。美国还趁火打劫,逼印度开放市场、买美国能源。这时候,克什米尔枪击案简直是送上门的“爱国素材”,莫迪必须表现得强硬,否则民族主义基本盘就崩了。
但军事冒险的风险极高。印度70万大军压境,数量碾压巴基斯坦,可装备状况惨不忍睹:苏-30MKI一半趴窝,弹药储备只够打一周;虽然有先进的“阵风”战斗机,但战场态势掌控能力脱节,简单来说,就是印军手里的“费尔康”预警机,无法发挥“阵风”的战斗力。2019年印巴空战,印度被揍得灰头土脸,这次要是再输,莫迪的政治生涯基本到头。
莫迪现在的外交策略很明确:拉拢大国站队。他取消了访俄行程,坐镇中央指挥,同时向美、日、欧求援。可惜响应者寥寥,除了美国口头支持,俄罗斯、中东甚至欧盟都在劝和。印度正沦为“国际孤儿”。
鲁比奥的电话,彻底撕掉了美国“中立”的假面具。南亚的和平,从来不是美国关心的,他们只想让印巴互相消耗,自己坐收渔利。
历史的教训很清楚:靠外部势力撑腰的霸权终会崩塌,真正的稳定只能靠平等对话。美国的算盘打得再响,也敌不过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现在,球在莫迪脚下:是继续赌美国的空头支票,还是及时刹车,避免一场核灾难?答案很快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