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上午,中原农谷首届木耳采摘节热闹启幕。巴掌大的白背木耳成为主角,吸引八方游客体验菌类采摘,更以特色产业为支点,勾勒出“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画卷。



在采摘体验区,肉乎乎的白背木耳依附菌棒生长,游客挎着篮子穿梭其间,将鲜嫩菌菇收入篮中。“软软的、黏黏的,像小耳朵!”8岁的李宇辰捧着木耳兴奋不已。来自郑州的游客刘烁感叹:“摘惯了草莓樱桃,这次摘木耳太新奇,孩子既能动手劳动,又能了解食材来源,比逛公园更有意义。”据统计,首日接待游客超千人,亲子家庭占比达60%,田间地头变身“自然课堂”,劳动体验成为假期热门选择。

采摘节现场,盘鼓、舞狮等民俗表演与小丑互动热闹非凡,菌类科普区、美食品鉴区则人气爆棚。河南由甲田农业科技专家李峰在展板前讲解木耳生长周期与食用技巧:“鲜木耳需焯水去涩,凉拌、清炒皆可,营养与黑木耳相近。”美食品鉴区飘来阵阵香气,新鲜木耳制作的凉拌菜、菌菇汤引得游客驻足品尝。特色产品展销区推出的木耳干货、菌棒DIY套装供不应求,有游客笑称“把田园风味和劳动记忆一起带回家”。



作为国内十大菌类消费品种之一,白背木耳的规模化种植已成为中原农谷特色产业标签。以河南由甲田农业科技为龙头,当地形成“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菌棚绵延成片,年产量达数百万斤,产品直供三全、思念等知名企业。产业辐射下,周边10余个村庄近5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入股分红等多元渠道增收。韩董庄镇党委委员冯艳丽介绍,依托中原农谷建设,当地正以菌菇、蔬菜种植为核心打造“蔬菜小镇”,构建“培育+加工+物流”全产业链,推动农业向“体验+销售+文化”延伸。



小小的木耳,不仅是游客手中的“新鲜食材”,更是激活乡村经济的“金耳朵”。当人们带着采摘的木耳满载而归时,中原农谷的菌菇产业正以“小木耳”撬动“大产业”,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刘亚鑫 闫征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