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26日,“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在上海浦东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以陈逸飞诞辰80周年纪念为契机,呈现了陈逸飞创作生涯各个阶段的艺术样貌和思想转变。展览分为“成长岁月”“心灵之桥”“海上风华”“大视觉时代”四个板块,展览作品共计150余件,涵盖绘画、雕塑、影像、出版物、手稿等多种媒介,表现了陈逸飞在不同领域内的重要成就。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12日。展览举办之际,特刊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在展览开幕式上所作致辞。
艺术家陈逸飞 ©️陈逸飞家族
陈逸飞逝世20年了。斯人远去,岁月淘洗。
今天,20世纪中国文化历史进程中的陈逸飞和他的艺术再次以如此规模呈现在我们面前。在我有限的从艺经历和记忆中,一位离世不算久远的同代艺术家,在其身后的10年、20年,还能有如此盛大、如此有组织的纪念活动是不多见的,可见陈逸飞在我们心目中的分量。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陈逸飞是中国当代卓有成就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等多种艺术手法完美结合的油画艺术家,是改革开放最早一批出国研学西方古典主义、写实主义绘画艺术并取得优异成果的留学生之一,也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积极推动者、视觉影像艺术的跨界实践者、当代上海城市文化事业、时尚产业和公共艺术建设发展的贡献者、社会活动家、慈善家……在他未尽一甲子的艺术生涯中,其以聪明才智和勤奋敬业,在多个艺术领域和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感动并影响了我们。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青年陈逸飞的优异禀赋、刻苦努力和智慧进取,使他在弱冠又五之岁时,便先后创作了《开路先锋》《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一时称誉海内外的史诗性主题油画作品。其独特的构思、卓越的造型能力和表现技艺的诗性艺术,较早地在同时代中国众多的优秀艺术家群体中脱颖而出,并且代表了陈逸飞艺术的重要成就。绘画之于他,“是一种崇高形式的文学成就。”而立之年的陈逸飞是一位自觉踏浪时代风潮的艺术先行者,他满怀热情和梦想,认真地“试着把他认为重要的事情做得完美”。陈逸飞深知西来绘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未经深入扎实地研究、学习而轻言民族化之观念的危害。因此当国门洞开之际,他毅然怀揣微薄的生活费,自费留学美国,凭借个人奋斗和机缘,历经艰困,学习并熟练掌握了西方古典主义绘画技巧,以精妙典雅的音乐人物画艺术,赢得了彼岸藏家和画廊的青睐而声誉鹊起,由此梦想得圆,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了众多陆续赴美求学的青年后学。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摄影:Alessandro Wang
不惑之年的陈逸飞已是一位具有深湛艺术专业技巧的高产油画家,他本可以悠游地享受声名和财富带给他的富足,继续在拍卖行中售出高价而领风气之先,且没有人可以指责他。但是身为中国人,一位有着深厚家国情怀,不懈追寻美的理想情结的艺术家,割不断的文化血脉,使他不间断地游走在两地,深入生活,蒐集本土、本民族传统与现代的创作素材,进而陆续创作了兼容写实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和梦幻主义等多种技艺手法的“海上旧梦”“水乡”“桥”“藏地风情”等广为海内外艺术爱好者熟悉的系列作品,由此一再宣示并强化其作为东方艺术家的文化身份,也为华人艺术家在国际上挣得了名分和地位。他通过数量众多的作品展览,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并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摄影:Alessandro Wang
几乎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20年中,陈逸飞一直是艺术领域中一位具有大格局思维、超前眼光、有志向、有勇气的不倦探索者和身体力行的文化产业创业者。知命之年的陈逸飞跨行从事电影艺术,是出于认为:“艺术家的根本是发现美、传达美,我们的创作只是告诉人们,这个世界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美。”在他看来,电影语言较之绘画也许更能展示人、人性和思想情感的深度以及诗意的视觉形式。而其积极推进设计艺术引领时尚产业和城市公共艺术,则是他张扬大美术、大视觉理念的社会性延展,意在改变并提升上海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生活品质。他不惜耗费心力财力筹拍电影,亲自下场执导,出资办企业、办媒体刊物、主持策划新区公共艺术设计等,并且在病重之时自觉抓紧生命时日,试图努力多做一点,终至令人惋惜地倒在了他钟爱的事业中。
陈逸飞 魏景山 《占领总统府》 布面油彩 1977年
生年59岁的陈逸飞,正是生活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世纪之交,国家经济建设走上发展快车道,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激情岁月。他以其传奇式的经历,自觉视发现美和传播美为己任,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也为中国、为上海做出了他这代人应有的令人称颂的文化历史贡献,成为集艺术理想和学术成就、文化使命、社会责任于一身的杰出艺术家。当然,他的用心彼时的人们未必都能读懂,可燕雀焉知鸿鹄之志,陈逸飞的行胜于言。他所具有的充沛的理想主义进取精神、文化使命意识和舍我其谁的自觉担当、作为以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使他不负时代的期许,也无愧于时代赐予他的机遇、梦想与荣耀。
陈逸飞 《玉堂春暖》 布面油彩 1993年
围绕陈逸飞的研究和热议还将继续。对待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今天的我们将透过历史的尘烟,略去琐碎的枝蔓和细节的缠绕,从整体出发,给予充分的评价。那些具有超凡精神的智者难以为时人理解,这就注定了那些走在时代浪潮之先的贤者背影孤独,甚至招致曲解。同时,宏大叙事与主题绘画以及市场售价不菲的绘画艺术都可能产生经典艺术,只是衡量标准的侧重不同,一为社会文化历史价值,一为市场经济投资价值,但其中的艺术、技术、学术品质所占的价值比重理应受到尊重。
陈逸飞 《浔阳遗韵》布面油彩 1991年
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我们常常毫不吝惜的给名人冠以各种大师、巨匠的称谓。何为大师?何为巨匠?什么样的人才担得起这个称号?一如艺术家首先作品要好,画家画得好是必须的,但仅此又是不够的。他需要有引领一代风气的文化理想,需要有影响一个时代的艺术观念和理论,需要有时人相习的高超技能,还需要有造化社会的文化奉献,而不在其名声、职衔、市场效应有多显赫,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的大师、巨匠,这样的人才担得起时代文化代言人的形象。似乎在当下文艺界能如此集一身贡献的杰出人物并不多,而当代中国何其需要更多像陈逸飞这样的人物,来激励我们共同助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陈逸飞 《夜宴》 布面油彩 1991年
余生稍晚,但与陈逸飞同为海上人氏,因供职异地而错失结识之机,未曾与之谋面。正因如此,我反倒能不带成见地关注他的人生与事业种种,并且由衷地认为:“陈逸飞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艺术家。”
陈逸飞 《周庄》 布面油彩 1988年
今天我们纪念陈逸飞,向他致敬,是为了进一步理解并感知是时代和他个人的努力造就了陈逸飞,并且将学习、追随、传递他的精神,化为实实在在的作用于当下艺术创作和文化事业发展建设的切实成效,这才是我们怀着赞赏之心在这里纪念陈逸飞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 闫 君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蔡培新
初审 | 刘 晶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