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北京,藏着数不尽的教育和文化宝藏。不少区域及学校因地制宜,用好在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民俗文化资源等,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

五一小长假,本报推出系列策划,邀请学生们化身家乡“文旅推介官”,为家乡代言,用青春力量感知家乡文化,讲述家乡故事。首期,让我们跟随东城区、房山区的小小“文旅推介官”,一起云游北京、读懂北京吧!


东城区

新生力量别样传播古都文化

“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紫禁城里的小神兽。故宫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有雄伟的建筑,有珍贵的珠宝,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紫禁城里的小神兽,你们在游览故宫的时候注意过他们在哪儿吗?”

——东城区方家胡同小学学生黄琳茵

不久前,在“我是中华文化传播小使者”东城区青少年主题演讲活动中,东城学子以“讲故宫故事,传中华之美”为主题,结合故宫建筑、文物藏品、展览展示等文化内容,以生动的语言进行了视角新颖、内涵丰富的演讲。现场,《故宫文物南迁的故事》《我是故宫讲解员》《解密故宫精妙的排水系统》《故宫里的守门员》……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的78个优秀演讲作品参与了现场展示活动。

钟鼓楼的暮鼓晨钟、紫禁城的红墙金瓦、隐藏在胡同深处的名人故居、一碗来自前门的大碗茶……北京市东城区是古都文化风貌区,356处不可移动的文物占全北京文物总数的三分之一。故宫、天坛、大运河(玉河段)等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坐落其间,构成不可复制的文物宝库。

成长在故宫以东的东城少年,对东城历史文化有着特殊的情感,他们自觉地担任起“东城文旅推荐官”的角色,在日常学习中走进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天坛等地,开展社会大课堂学习,了解古都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学生们将课本知识与文物、人物、故事及其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联系起来,加深了文化理解与认同,厚植了家国情怀,增强了文化自信。


“古都文化小使者”推荐打卡点


(故宫博物院/摄图网)


(中国国家博物馆/摄图网)


(钟鼓楼 图/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南锣鼓巷 图/北京东城微信公众号)

房山区

红领巾讲解员遍寻红色足迹

“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红色背篓精神纪念馆,纪念馆建筑面积1890平方米,于2019年3月对外开放。馆内的体验活动包括观看珍贵历史照片和红色电影等。让我们一起重走‘红色背篓’之路,重温那段难忘的历史吧。”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学生曹语宸

在房山区,有一群和曹语宸一样的学生们,他们是“红领巾爱房山,我是家乡推介官”红领巾讲解员。他们宣讲榜样故事,寻访家乡变化,为家乡代言。


房山区作为革命老区,红色历史资源丰富。从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到霞云岭乡堂上村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从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到长流水村的红色教育基地……房山区教育系统因地制宜用好红色资源,将这些化为中小学生踏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的生动教材。房山区各学校也纷纷成立学生宣讲团,从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小故事”中看见“大道理”。

在房山,小小红领巾讲解员走进实践教育基地,走进家乡景观,走进具有代表性的地标建筑,开展沉浸式实践讲解,为家乡代言。他们用纯真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将家乡的红色故事、时代变化讲出来,以说促学、以讲促悟,极富感染力。参加活动的学生纷纷表示,通过参与主题实践活动,培养了自己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红领巾讲解员”推荐打卡点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


(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


(红色背篓精神纪念馆)


(韩村河旅游景村)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策划:赵翩翩 娄雪

部分素材来源:各区各学校微信公众号

大美房山

编辑:苏珊

校对:姜思瑶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