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馨
编者按: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属于劳动者的节日,劳动的荣光分外耀眼,奋斗的强音激荡人心。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的工地上,一批批劳动者扎根一线,秉承“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全力以赴推进民航“强基拓线”工作。让我们把镜头聚焦这些平凡的劳动者,看他们如何用干劲、闯劲、钻劲,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进入5月,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T2航站楼建设工程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北工作区建设工地上,运输车辆来来往往,强夯机有节奏地将重锤砸向地面,震感中黄土翻卷升腾。
北工作区主要是机场配套生活生产设施的施工区,涉及综合交通枢纽(GTC),渝昆高铁以及进离场公路引桥。2024年,面对104万平方米的地基处理及土石方工程,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综合配套部技术人员李剑虎坦言,“愁到掉头发。”
李剑虎(左)每天往返于指挥部和施工现场。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摄
广泛的场地,错综复杂的10KV高压线及多条客户线,石油管道、东西向唯一通道李长公路横穿阻碍,渝昆高铁施工交叉冲突,项目没有一块完整的施工工作面,填方区无法填筑,挖方区不能开挖……困难一个接一个,涉及多个建设单位,沟通协调也要花大力气。李剑虎冷静思考,带领项目部在现场开展充分调研,对全场进行细致全面梳理排查,详细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具体来说,要完成多制式交通立体衔接,我们需要先铺设道路桩板结构桩基,不能让基坑支护与高铁满堂支架发生冲突。”通过基坑支护与高铁隧道的三维空间避让分析,李剑虎带队成功化解施工冲突,于10月12日完成L2道路桩板结构桩基、管廊排桩及DN1000雨水管施工,保障了高铁满堂支架搭设时间需求,为工程节约工期2个月,预计节约涉铁费用约300万元。
长水机场所在地属于喀斯特地貌,除了“摆在面上”的困难,施工团队还要随时应对突发状况。有时,打桩机按照计划施工,地下却遇到溶洞,地质勘查结果也随之变化,设计方案又需要重新论证研究。“每天只有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调整优化施工方案。”李剑虎说。
去年雨季前夕,项目刚完成招标工作,紧接着就面临漫长的阴雨天气。“例如发现原先设计的雨水管没法用,只能更换材质。”李剑虎争当“排头兵”,率队克服场内300万方红黏土雨季改良施工的难题,为三角区创造了100万方的填筑工程量,全力保障了T2航站楼施工营地的场地移交。
“以点连片,困难就是这样一个个被攻克的。”最后一处施工点位的巡查结束,李剑虎打开手机,上传了今天的巡查记录。从工程启动至今,他每天往返于指挥部和施工现场,行走步数在2万步以上,足迹连起来能绘制一幅工地的“活地图”,对二百多辆运输车辆的动向“了如指掌”……
在这样“精细”的管理下,北工作区施工至今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获得指挥部“2024年度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优秀单位”称号。“坚守安全底线,做质量合格的工程”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李剑虎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