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规范施工程序,严格按照参数开展灌浆作业,确保施工质量。”“五一”前夕,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正酣,通过视频连线,秦名奎远程指导现场钻探灌浆施工作业,全力冲刺大坝下闸蓄水节点目标。

  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由于灌浆施工的部位点多面广,最深需穿透近50米的松散砂卵石层,工程任务艰巨。自2020年基础处理工程开工以来,作为技术专家的秦名奎就带领队伍以“分片包干、动态调整”的方式“钉”在工地上。


  4月29日,秦名奎(右一)通过视频连线,远程指导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钻探灌浆施工作业。(受访单位供图)

  “灌浆工程属于隐蔽工程,是大坝安全运行的一道防线,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水利枢纽的安危,容不得半点马虎。”秦名奎说。

  今年38岁的秦名奎是中国能建葛洲坝市政公司所属能源基础工程公司的负责人。自2007年成为新疆下坂地水利枢纽施工员以来,他先后参与新疆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八大石水库、尼雅水库、策勒河昆仑水利枢纽、大石峡水利枢纽等多个重大工程的建设。

  18年间,秦名奎从一名施工员成长为钻探灌浆领域的行家里手,秘诀是肯吃苦、善钻研。

  在八大石水库项目,灌浆作业遇到强风化地层吸水不吸浆、易抬动、地基承载力差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他带领团队查资料、研究地层特性、做试验论证,创新采用断层带浅层化学灌浆技术,有效提高了地层的防渗性能和承载能力,也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参考。

  每个项目的重难点不同,秦名奎上工地时,总是腰间别着强光手电筒、钢卷尺和记录本,每遇到难题,他都反复观察、测量、记录,寻找解决办法。

  尼雅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和田地区民丰县。这里海拔高、温差大、地震多、隧洞围岩地质不良,前期灌浆试验始终难达预期,秦名奎便带着攻关小组吃住在工地,反复试验摸索,创新采用“水泥灌浆+硅溶胶化学灌浆”复合技术,精准封堵围岩微裂隙,成功将工程防渗性能提升30%。

  这些年来,秦名奎先后取得“具有可拆卸式轴芯的水龙头”“一种基坑局部自动降水装置”“一种室内自动喷淋养护装置”等3项国家级新型专利,科研成果“水利工程基础处理技术分析研究”受到业界关注。

  如今,秦名奎除了开展技术攻关,浇灌“行业新苗”也是他的重要工作。为了让新员工尽快成长,他制定理论打基础、案例学经验、实践练本领的培训计划,指导的7名员工先后成长为技术骨干。

  “初心须坚守,匠心要锤炼。”秦名奎说,未来,他还将继续扎根一线,深耕专业领域、不遗余力培养人才,为行业蓬勃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记者王自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