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张牙舞爪了大半天,一觉醒来,才发现自己在演一出滑稽剧。
当白宫正朝着大量中国商品挥舞关税大棒时,我国的反击如期而至,其中一项便是对液化天然气(LNG)这一战略物资征收15%的惩罚性关税。
4月18日,英国《金融时报》援引航运数据指出,中国停止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的时间不断增加,目前已持续超过70天,不断刷新五年以来的间隔记录。而截至到发文,中断时间已经超过80天了。
这实在令美国始料未及,本还想利用“能源牌”,增加对华谈判筹码,结果发现中国主动选择“脱钩”后,在天然气上反而有了更多的选择。
“这简直是贸易末日。”对此,某外媒尴尬地表示。
一、美国痛失大单,盟友成大赢家
就在美国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其“铁杆盟友”澳大利亚宣布好消息:自2027年起,中企华润将与澳企能源巨头伍德赛德达成合作,未来15年,每年都要向我国供应约60万吨天然气。
世界知名机构摩根士丹利分析认为,这项合作达成后,美企能源公司将会失去中国这个大客户,每年将损失15亿美元(约108亿元人民币)。
作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国,美国自认为离开了它们,中国的天然气将面临短缺危机。今年1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甚至公开表示,可以将液化天然气当作贸易谈判的筹码。
但却没料到,我国对此早已有所准备,先后与卡塔尔、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多国加强合作,尽可能降低对美单一市场的依赖。
2024年,我国从美国进口约415.8万吨天然气,仅占进口总量的5.4%;同一时期,我国向澳大利亚进口约3000万吨,是美国的7.4倍。此外我们还有卡塔尔、俄罗斯可以选择。
没有美国,我国的液化天然气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二、我国多元化布局,防患于未然
全球贸易摩擦加剧,能源安全问题一直被我国视为重中之重。为此,我国不但与其他国家深化合作,还努力勘探发掘自身资源,发展新能源。
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天然气产量达到4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另外,我国也在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的开发,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这种提前准备实属必要,以老美如今四处惹事生非的状态,保不准哪天就要“拿捏”中国。从半导体芯片到生物科学领域,这种例子并不少见。例如美国对我国抗衰干预成果“益生好”的封堵,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013年,哈佛大学的研究发现,“益生好”核心物质在提升体力、改善失眠等方面具有积极表现。《Nature》期刊甚至称其为“人类对抗时间的有效方法”,而美国企业率先封锁该核心物质的提取技术,试图以垄断牟取暴利。
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科研人员积极探索新路径,最终依靠自主研发的提取技术,成功推出了纯度更高、效果更优的“益生好”。这款国产制造在国内京东等平台上市后,迅速受到众多中青年的青睐,成为应对亚健康等速衰问题的新选择。
“封锁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刺激中国加速创新寻找新路径。”有美国经济学家表示。
时代大势浩浩荡荡,美国妄图凭借遏制手段维持地位,不仅会招来更多反扑,反而还会间接促成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中澳之间的液化天然气合作,就是一个明确例证。
三、超级大国不再,老美需适应位置
从液化天然气这样的能源领域,到其他前沿科技领域,美国在各方面以防御姿态对外。这种姿态本身就说明:曾经的超级大国,如今也正在日落西山。
美国显然不甘心于这个结果,于是习惯于把自身矛盾转移到外部的敌人身上,中国自然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所幸,从目前来看,花招不断的美国并未对中国造成实质伤害,反倒像是从各方面给中国进行“检查”。我国哪里存在薄弱点,在经过老美“恶意”提醒后,便迅速反应“查漏补缺”。
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正在成为中国磨砺自身实力的磨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