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顶尖工科强校的全方位解读

今天咱们来聊聊哈尔滨工业大学,这可是全国工科领域的顶尖院校。要说这学校有多厉害,从每年的升学情况就能看出一二。有句话这么形容哈工大的升学:哈工大同学每年升学,人数最多的是本校,除本校之外,提及最多的就是清华。所以他们概括自己的升学习况为“清华、本校及其他C9高校”。

这意思就是,除了清华是实力强劲的好学校,其他学校大概率比不上哈工大。这么一说,像上海交大、浙大可能就不服气了,觉得哈工大经费不如自己,整体排名也没自己高。但哈工大有底气,它航天领域比其他学校强。航天在工科里可是高端领域,在航空航天方面,尤其航天领域,哈工大的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诸如航天工程的“航俄系列”“神州系列”、国家空间站以及卫星技术等众多项目,又有哪所学校能与之相比呢?

有人说哈工大分三个校区,本部、哈工威(威海校区)、哈工深(深圳校区),还觉得最好的是哈工深,这简直是胡说。哈工大最擅长的是航空航天,其航空航天的院士班、未来科技学院的院士班以及和航空航天相关的核心专业都在本部。

哈工威本科学生多,研究生少,不少本科学生大一大二在哈工威,大三大四就回哈工大本部了,而且哈工威的保研率也不高,在三个校区里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哈工深的计算机、电子信息、人工智能这类强调交叉学科的专业较多,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基本相当。而本部研究生数量远多于本科生,一系列核心院士班都在本部。

哈工大作为C9高校,既是全国重点院校,又隶属于工信部,在工信部所属院校里堪称“老大”。这学校每年投入3000多人、200多亿资金,创造了诸多第一:第一个建立航天学院;第一个让学生参与研发和发射卫星;第一个研究出能下棋绘图的计算机;第一个做出全国焊接机器人。

还有人说哈工大“超短裙招生”,这话要么透着酸气,要么就是不了解哈工大。哈工大要颜值有颜值,要实力有实力,专业过硬,国家又极为重视,拿好资源招生无可厚非。只要分数够,报考哈工大绝对不亏。尤其是进了哈工大的院士班,每个班基本都有院士当班主任。

进了院士班,不仅本硕或本硕博连读升学不愁,班主任院士还会带着其他几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大一大二加强数学物理基础教学。到了大三大四,学生可根据院士班方向和自身兴趣选择专业方向。比如韩杰才院士担任校长期间,同时也是某院士班班主任,他会带着三个工科院士和中科院士,带领学生做力学、航空航天、材料等学科研究。

像卫星班、人工智能实验班、未来科技学院实验班等,都是如此培养模式。进了这些实验班,孩子未来发展基本不是在哈工大、清华,就是在国际顶尖名校深造。虽然国外部分学校对哈工大实施制裁,但哈工大在国内乃至国际航空航天领域已发挥重要作用,从这里走出的都是国内一流甚至国际一流人才,他们大多进入国家重要部门、大型科研机构,如中国航天科技、中国航天科工、中国航空工业等集团,从事研发工作,还有的到国内顶尖大学任教。就算成绩一般、使命感没那么强的学生,也能进入华为、中兴这样的企业。

追溯哈工大的历史,1920年建校,当时叫中国工业大学校,因修中东铁路而建,是铁路类学校,采用俄语教学,师资全是俄国人,属于大工科院校。1928年,学校合并了法政学院和商学院。同年,东北发生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死,少帅张学良接管东三省,张学良担任中俄工业大学校理事会主席,可见学校在东三省定位之高。

1931年,学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然而,同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学校被日本占领。1935年,日本接管学校,将教学语言从俄文改为日语,并指定招收中日两国国籍学生。到1937年,学校基本被日本全面掌控。不过,日本占领期间并未破坏学校,因为日本妄图通过建设一所工科强校来开发东三省。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学校进入中俄共管阶段。

从建校到40年代这20多年间,哈工大培养的毕业生在国际上认可度极高,尤其在欧美国家,他们遍布世界各地,皆是顶尖工科人才。二三十年代,哈工大影响力就已很大。1950年,学校正式回归祖国怀抱。当时,哈工大是全国为数不多工科建制齐全、学科建设完整、实力强劲且典型学习西方高等教育模式的样本院校,全国仅有两所,哈工大便是其中之一,很快被评为全国重点大学。

新中国最早的五所全国重点大学中,北京有四所,外地仅有哈工大这一所。50年代,哈工大堪称全国各工科院校师资的“母校”,派遣了大批师生支援其他学校建设。50年起,学校开始改造,加强工科建设,58年逐渐由民用转向军工,成为服务国防与经济建设的多学科科技综合类院校。

70年代,因中苏矛盾激化,哈工大部分师资迁至重庆,与哈军工二系合并组建重庆工业大学。但到73年,又全部迁回哈尔滨,不仅带回所有物资,还合并了哈技工二系。同时,留在哈尔滨的哈工大也没闲着,将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六七十年代,许多学校或分解或停办,哈工大却依旧发展,到70年代已非常强悍,且未受太多冲击。

78年恢复办学后,很快恢复招收研究生,80年代初就有了博士点,本科、硕士、博士教育全面发展,成为全国重点大学,航空航天专业布局优势愈发明显,当时北航难以与之相比,工科实力可与清华比肩,浙大、东南大学、华科、武大等都无法与之抗衡,已然成为全国顶级重点大学。

此后,哈工大发展迅速,既是最早的985、211高校,80年代就设立了威海校区,后来又入选双一流高校,该有的资源、经费一应俱全。建国后,学校一直致力于航空航天方向发展。如今,像天眼开眼、神舟系列(如今已到神舟20号),以及仪器、探测、制导、自动化、机械、电器、航空航天材料(包括深空材料、深海探测材料)、高铁焊接、神舟系列返回舱焊接技术等,都有哈工大的贡献。

可以说,哈工大开设的工科专业,只要放在本部,基本都是国之重器,在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比如焊接专业,建校伊始就在苏联支援下建立,当时就是全国第一,现在更是世界领先,像核潜艇焊接、第三代核反应堆技术中的焊接技术,皆出自哈工大。哈工大在机器人、航空航天、自动化、机械、计算机等领域全面开花,优势专业众多。

哈工大每年毕业生约3900多人,其中升学人数将近2800人,且这2800人中80%选择本校升学,学生对学校认可度极高。全国很少有学校的学生像哈工大同学这样认可自己的学校,毕竟在他们看来,全国能比哈工大强的,也就清华了。

再看就业,哈工大毕业生大多进入顶天立地的大央企总局,如中国航天科技、中国航天科工等,还有的到国内顶尖航空航天院校任教或做科研。学校实力强劲,拥有23个专职院士,培养出123个院士、400多个航天领域的总工、169个大学校长和书记、144个省部级领导以及40多个共和国将军。

至于录取分数,630 - 640分也能报考哈工大,但保研时优势不明显。650 - 670分报考,性价比相对较高,优势开始凸显。670分以上优势更突出,要是能达到680分以上,就有机会进入院士亲自指导的院士班,获得“金色”本硕博连读机会,未来有望成为国之栋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