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的破书堆里藏着国宝!



"市场里炸开了锅。

2009年南昌古玩市场那个闷热的午后。老王蹲在地摊前翻检发黄纸页时,绝对想不到自己正捧着北宋科举的"标准答案"。三本残卷静静躺在塑料布上,虫蛀的边角像被岁月啃噬的月牙。



"这字儿有筋骨!

"老王摩挲着纸页上挺拔的楷书,摊主见状立刻把价格从三千抬到一万二。



周围看热闹的商贩直撇嘴:"王老板又当冤大头咯。

"回家后老王越看越心惊——避讳字缺笔的细节与他在鉴宝节目里见过的宋版特征完全吻合。



2012年专家组的鉴定结果让整个文博界震动:这是失传千年的《礼部韵略》北宋官刻本。"比中彩票还玄乎!"当初笑话老王的茶友现在抢着摸他"开过光"的手。

南京图书馆最终以2990万拍下这套书时,争议也随之而来。有人质疑私人收藏者是否配得上这天价回报。



"要没老王慧眼识珠,这些纸早当废品烧了!"古籍修复师李师傅愤愤不平。

更戏剧性的是,同期发现的另一册同款竟被熊孩子撕了折纸飞机。



对比故宫珍藏的南宋刻本,北宋原版每个字的顿笔都藏着密码。

老王至今记得专家颤抖的声音:"这是活着的科举史啊!

"如今在南京图书馆恒温展柜里,那些曾照亮过北宋考场的字迹,依然散发着幽光。

"古董这行,三分眼力七分命。"老王现在逛摊总带着放大镜,但再没遇过这样的机缘。市场角落那个总卖"假古董"的刘瘸子,最近突然开始专攻旧书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