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点击上方蓝字“地产一品塘”,欢迎置顶或设为星标, 快速获取地产干货
大家好,我是地产高富帅。
今年第一季度,房地产行业迎来转折点,行业止跌回稳确实是落到了关键点,多数一二线城市的成交量确实有质的提升。
核心城市领涨,北上广深及杭州、成都等强二线城市新房成交量同比回升20%-30%,但部分三四线城市仍延续低位徘徊,呈现明显分化。
以价换量效应,部分房企通过降价促销(如广州部分项目价格下调10%-15%)带动去化,需警惕短期放量背后的利润压力。
二手房先于新房复苏,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成交同比增40%,反映需求端更青睐现房避险,开发商资金回笼仍存时滞。
深圳作为四大一线城市,对房价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前面第一季度其实已经走在全了全国前列,特别是在非限购区域,日光盘的陆续似乎又亮点起楼市明灯。
一季度,深圳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向好。从深圳多家中介获悉,2025年一季度全市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合计成交超2.6万套。
同比增长67.7%,继1月实现“开门红”后,3月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小阳春”行情成色十足。
深圳龙华,光明两大区域多个项目急速升温,特别对于刚需上车的外地客户来说相当友好,价格优势与深圳区位价值双重赋能,深圳楼市在这一轮调控中得到最大收益。
从主要中介机构的实时交易数据看,3月门店周均带看量、签约量已与去年11月高峰时期水平相当,实时成交活跃。
网签交易数据显示,一季度,二手住宅网签成交14309套,同比增加超五成。其中,3月二手住宅成交6078套,环比增加65.3%,同比增加58.2%。
深圳作为超级大城市,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条件、产业基础、配套设施等,能够为年轻人提供更大的发展机会和生活资源,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深圳2024年的常住人口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净流入,较上年增加了接近20万人。人口的不断流入就能为楼市的发展提供需求支撑,刚需住宅仍然需要旺盛。
但是,就在大家觉得深圳楼市稳住的之后,中美贸易战又开始让这一把火浇了一盆水,四月开始,深圳成交额有点下降了。
一手房成交4月份来看,很明显是降温明显的,这或许是与四月新房整体供应有很大关系,但是二手房的持续降价也一定程度反应出真是的楼市状况。
4月深圳新增住宅预售面积环比下降约50%(中原地产数据),部分原计划入市的项目推迟开盘(如龙华某改善盘延至6月)。
4月深圳二手房挂牌量突破5万套(乐有家数据),部分业主降价10%-15%仍难成交,尤其是老旧小区和远郊房源。
很明显,这一波中美贸易战对深圳这种外向型城市还有有一定冲击力的,大家更加谨慎了,板块价值的稳定度似乎比价格更加关注。
今天刚开始五一假期,小编也还没出去转转,感觉到今年深圳假期的消费意识在加速,或许大家讨论房子少了一些,但是基础消费正在升温。
不过其他城市近期两个热销项目似乎值得关注,就在同一个时间节点,上海与广州两大头部巨头,在两个城市也迎来了重点项目开盘。
4月25日,位于闵行梅陇板块的保利·海上印认购结束,104套房源累计认购248组,认购率230%,确认触发积分制,入围分51.8分,成为2025年上海浦西第三个触发积分的项目。
4月30日,保利·海上印迎来盛大开盘,共推出104套建筑面积约110-152平方米的地标大宅,销售均价7.91万元/平方米,总价约800万-1000万级,最终获得热销10亿元的成绩,成为上海又一个“日光”红盘。
作为去年11月底保利置业进军上海闵行区的首个项目,经过近半年的打磨产品得以入市,这也充分证明,楼市已经倒逼房企产品研发,产品突围仍然是热销的最底层基础。
在大湾区这边,作为绿城中国首次进驻广州主城区的诚意之作,位于广州海珠的绿城·馥香园,在四月17号也迎来了首次开盘。
绿城把第四座“馥香园”放在海珠,打造馥香雅居。项目容积率仅3.86,主动将楼层控制在32层,只为打造城央低密社区。其主打的建面约85-128㎡全南向三至四房,也是新规户型产品。
截至目前10几天时间,其销售数据非常不错,在开盘当天热销超100套,整体去化近9成,千万级以下的主城改善客都去现场“拼手速”了。
绿城中国作为老牌豪宅玩家,这次算是彻底在广州打响了名号,用极致的产品体验给海珠楼市加了一把火。
从目前来看,小编也确实没办法对五月后期的整体楼市状况做一个准确的预估,不过有点值得肯定的是:开发商开始需要投拓人才了。
从4月开始,一二线城市投资急速集中,房企战略导向非常明显,就是看中改善豪宅市场的强势信心,这也符合如今楼市整体调性,好产品+圈层属性+稀缺性=热卖。
随着开发商投资的热度升温,在人才市场需求榜单上终于有了投资岗位的名字,可喜可贺啦兄弟们。
咱们真不急着转行了,如今很多国企央企对投资人才已经开始重视,目前就集中在核心的十个大中城市,但是剑走偏锋的房企还是有,比如:四川邦泰。
一二线城市有头部的四大央企+10大国企坐镇,三四线有川渝黑马的邦泰牵头,如今地产投资市场依然火热,因此对于投拓与资管类人才需求增加也是符合当今市场逻辑的。
其实现在很多中小民企也已经开始留意土地市场,就在前天刚刚结束的广州+南京土拍上,就有不少本土民企参与,贝壳更是亮相了广州土拍。
还没离开地产行业的投资职能的地产人,真的可以主动起来了,再加上代建企业的集团入局,地产投拓人会不会迎来一个风潮,或许就要看五月的行情了。
其实如今这个时期,正是很多房企伺机而动的关键时期,对于投拓与资管人才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精准把握行业变局中的价值锚点。
地产投拓如今既要保护传统招拍挂市场还有关注一级土地市场与代建资源,而资管方面大多数还是在存量板块,退出与变现也是其很大的工作内容。
保利、华润等四大央企一季度拿地金额占比超50%,聚焦一二线核心地块(如上海徐汇滨江、北京丰台),以低融资成本(3%-4%)锁定高价值资产。
加上绿城中国与中国金茂,如今投资人才还是稀缺的状况,并不是早期完全井喷的逻辑,当然这也是只是现在在核心的一二线城市。
如今各路房企对于投资人才的素质要求很明显也在进化,早期高周转时期,投资人才偏向数量取胜,拿地信心整合是第一位。
曾经在地产投拓圈最出名的当属高峰时期的中梁地产,在那几年的时期,几乎每天一块地的拿地速度,这背后是超过500个拓展人的心血。
从“规模扩张”转向“精准补仓”,更多通过城市更新、TOD模式获取土地,对投拓人才的要求从“拿地数量”转向“算账精度”。
投资人才如今不仅仅是信息获取,是对产品对客户的精准把控,拿地的精准要求更高,拿错一块地很有可能对一家房企是致命的风险。
未来地产投拓这个部门会向更加专业化、精英化的方向发展。过去只要带着人脉就能进来干投拓的这帮人已经出局。
过去地产黄金时代,投拓人可以"闭眼拿地",公司习惯性地认为土地总会增值,对区位、成本、运营等方面的研究十分粗犷。
而今形势逆转,拿错一块地都可能引发公司资金链坍塌。房企投资策略已从全国100城收缩至10城以内,投资额度不再按比例分配,而是集中在市场稳定、操盘能力强的地区。
随着各大房企对于投资人才的重视,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从各种渠道都可以看到,地产投拓岗位有很明显的回升状态,这或许是一个好消息。
最后还是那句话:地产投拓人,别急着转行,地产行业仍然需要。
今天就聊到这里,对邦泰有想说的朋友也欢迎留言,也感谢大家这么好看,也愿意给我点赞。
您的认可,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地产一品堂,80后 工科理工男 深漂18年 18年猎头从业经历,14年以上地产行业沉淀,关注地产战略布局,产品运营,持续研究健康管理,个人微信:luyipin000;各位朋友可以加我随时交流探讨 共同进步;近期新增地产一品堂官方微信群,大家也可以加入,与更多的地产人+再创业者交流沟通,共同进步,还可以讨论资产配置与大健康管理。
另外地产一品塘新增人才服务模块,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添加联系方式,一对一咨询业务具体流程细节,私人定制职业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