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06年12月2号晚9点,广州市天河区元岗中元路的小巷里,9岁的小亮和三个小伙伴在一个小巷子里面玩得不亦乐乎。

这小巷子的路边有着上百米的野生植物在昏暗的路灯下影影绰绰,一旁外来工露天煮饭的火堆还泛着暗红的光,看上去很是有吸引力。



忽然,一株外形酷似芋头的植物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它裹着黑黑的外皮,缀着细细的须须,在孩子们眼中,这俨然就是可以饱腹的美味。

于是小亮就说,这玩意肯定是芋头,正好旁边有做饭的火堆,要不然尝一尝试一下。

很快这“芋头”就被烤熟了,于是周围地小伙伴起哄让小亮先尝一下,小亮也立刻就照做了。



但谁知道小亮咬下一口的瞬间,一股难以名状的发麻感从口腔炸开,他条件反射地吐掉“芋头”,只想赶紧回家找水喝一下缓解不舒服的敢接。

可还没走到家门口,在楼下遇到妈妈时,小亮已经发不出完整的话语,只能从喉咙里挤出微弱的“嗯嗯”声,原本红润的小脸此刻一片青紫



家人心急如焚,火速将他送到卫生站,医生查看后神色凝重,表示孩子有可能不行了,让他们赶紧把孩子送到大医院看看。

被紧急送往医院的小亮,症状愈发严重,当时接待小亮的医生回忆说,当时小亮呼吸困难,还一个劲呕吐,舌头也已经肿胀到2厘米,还往左边歪着,就连脸都肿地像个鸡蛋。



后面医生给小亮安排了专业的治疗,小亮的情况有好转之后,医生表示:幸亏小亮咬了一口就吐掉了,要是真的咽下去了,可能就没命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植物这么毒呢?



«——【·常见的剧毒植物·】——»

其实这种植物在咱们的生活中应用特别广泛,它甚至是世界上8亿人赖以生存的主食。

比如近年来随着奶茶行业的火爆,这种植物就迎来了“高光时刻”。

由于它含有非常丰富的支链淀粉,制成的食品口感软糯Q弹,与糯米极为相似。



所以人们将它里面的淀粉作为原料,制作成奶茶中的珍珠、芋圆、布丁、西米、烧仙草等。

不仅如此,它提炼出来的淀粉的用途极为广泛,在饲料加工领域,它为畜禽提供充足的能量;在酒精生产中,是不可或缺的原料;在医药和食品工业,可用于制作葡萄糖;在工业生产中,还能用于制造塑料纤维、涂料等产品。



而且因其价格相对低廉,虽然我们很少见到新鲜的块根,但它早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餐桌上的粉条、粉丝,到日常使用的洗衣粉、猫砂,都有它的身影。

而这种植物就是木薯。





木薯的用途可不仅仅局限于以上说的这些,比如如今各地琳琅满目的土特产中,那些品相诱人、弹性十足的粉条,大多添加了木薯淀粉。

这不仅是出于成本考量,更因为木薯淀粉颗粒细小,能让粉条口感更加细腻爽滑,韧性十足。

木薯,学名树薯,出身于声名赫赫的大戟科,这个科植物向来以“个性鲜明”著称。



这个家族中的“头号毒王”毒番石榴,更是令人闻风丧胆,其毒素之烈,接触树皮、枝叶,甚至仅仅是被它的雨水淋到,都会引发严重的皮肤溃烂,堪称植物界的“生化武器”。

而木薯,同样带着大戟科特有的“毒性基因”,它的主根和主要侧根会膨大生长,外形宛如一根木根下簇拥着多个“萝卜”,但这看似朴实的外表下,却藏着致命的危险。



木薯起源于南美洲亚马孙流域的南部边缘地区,其实在4000年前,智慧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尝试食用木薯了。

15世纪,随着新旧世界的物种大交换,木薯开始出现在全世界的各个地方,迅速在非洲、亚洲和大洋洲落地生根。



木薯能在世界各地站稳脚跟,凭借的是它强大的“生存能力”和极高的实用价值。

它耐旱性极强,在干旱少雨的环境中,许多农作物纷纷枯萎,木薯却能顽强生长;生长期短,短短数月就能收获,大大缩短了等待的时间;



对土壤要求极低,无论是贫瘠的红壤、黏重的黄壤,还是盐碱化的土地,它都能适应,并且产量惊人,亩产最高可达6吨。

与水稻、玉米、小麦相比,单位面积土地种植木薯产生的能量更高,这一优势让它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救命粮”。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木薯无数次化身“救命稻草”,拯救无数生命于水火之中。

比如1880年,印度南部遭遇严重饥荒,庄稼大面积绝收,饿殍遍野。

就在人们绝望之际,木薯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和充足的产量,为濒临绝境的人们带来希望,成为那段黑暗岁月里的“生命之光”。



在一些自然条件恶劣、其他粮食作物无法生长的地区,木薯更是唯一的淀粉来源,被当地人视为“神赐的礼物”,承载着人们对生存的渴望与感恩。

但是如此友好的植物却含有剧毒,因为它含有氰化物,这种毒素会阻碍生物细胞摄取氧气,造成细胞窒息。



所以它的毒性极强,只需要少量的毒素就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有研究表明,生啃一口就已经足够致命了。

但是面对木薯的毒性,智慧的人类从未退缩,经过漫长的探索,总结出了多种处理方法。



比如生活在南美洲的人们会反复将木薯浸泡18-24个小时,让氰化物充分溶解在水中,随后磨成水淀粉,制成各种美食。

还有人会将木薯放入特制的篮子捣碎,再经过煮沸,彻底破坏氰化物,让木薯成为餐桌上的美味。



还有人将木薯块根的皮清理干净之后,放入水中发酵三天,借助微生物的力量去除氰化物,发酵后的木薯不仅安全无毒,还多了一份独特的发酵香气。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掉以轻心,在野外、乡村的荒地,野生木薯依然存在,它们外形与可食用植物相似,极易引发误食。



所以即便是在野外遇到一些看上去非常熟悉的植物,也不能随便吃,一定要树立安全意识。

参考:
中科院物理所《一种剧毒的植物,养活了至少8亿人,还充斥在我们身边很多角落》2024-11-15
中国新闻网《九岁男童误食野生木薯中毒 脸肿如鸡蛋舌头变歪》2006-12-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