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早上在东北的早市闲逛,下午再赶赶东北大集,太阳落山后也不着急回家,因为坐船回去只需要5分钟。这群人张口并非东北大碴子口音,而是俄语味儿。

最近几年,东北的黑河几乎成了俄罗斯人的跨国食堂。每天早晨,早市上来来往往的都是高鼻梁的外国人,去黑河吃早饭,就像是俄罗斯人串门。



就在这个五一假期之前,黑河市又专门新推出了8条跨境游线路,早市和夜市要升级成国际化模式,自然是为了更方便跨境消费。

跨境消费在不断升级,俄罗斯人源源不断的来中国的小城市感受烟火气。



免签政策一出,到处是俄罗斯人

作为边境口岸城市,黑河隔江与俄罗斯相距只有六七百米远,坐船来往两岸的话,只需要5~7分钟的时间。新冠疫情结束以后,免签政策推出,来黑河吃饭购物的俄罗斯人激增。

过去的早市都是本地人,2023年以后,黑河的早市上,俄罗斯人人满为患。当地那些赶早的中老年人发现,俄罗斯人和中国人一样,也都在豆腐脑油条摊前排队购买。



一些摊主为了方便和俄罗斯人交流,有的挂出了中俄双语标识,有些摊主还学了一些俄语,虽然不标准,但是日常交流完全够用。

除了吃早餐,俄罗斯人对东北菜也是情有独钟。很多人发现,当地一些东北菜馆,无论是烤肉还是铁锅炖,是俄罗斯人常点的菜。



渐渐的,东北的摊主们也熟悉了俄罗斯人的口味,他们最喜欢吃带肉馅儿的食物,因此早市上多了肉饼、肉包。除此之外,俄罗斯人另一大爱好就是喝酒。

哪怕是在天色微明的早晨,这些俄罗斯人也要灌上两口酒。如此一来,黑河的早市上也多了很多掺杂着酒精的饮料。



于是,中国人就能看到一个很奇特的场景,早晨的东北人吃着肉包、油条,喝的可能是豆浆、豆腐脑,而旁边的俄罗斯人一边吃着肉包子,另一只手上攥的却是酒瓶子。

这种独特的风景在黑河的早市上也越发司空见惯,很多俄罗斯人吃过早饭以后,还会趁兴逛一逛中国的商场商店。



一个边陲小城,在早餐的香气与伏特加的浓烈混杂气息中,成为了一座跨国食堂,商贩们似乎也把握了其中的流量密码。

可能有人会疑惑,我国和俄罗斯的边境长达数千公里,为什么免签政策推出以后,偏偏是黑河市更获得俄罗斯人的青睐?



“双子城”背后的往来

外地人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俄罗斯人,可能会觉得很新奇,但是对黑河本地人来说,他们实际上早就习以为常了。

黑河市的地理位置特殊,与之隔江相望的就是俄罗斯的城市布拉格维申斯克。多数中国人可能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海兰泡。



两座城市的直线距离只有几百米,最近的地方甚至只有几十米,可谓鸡犬相闻。正因为如此,这两座城市又被称之为“双子城”。

两地之间的交往一直很频繁,还在上世纪80年代,黑河针对俄罗斯就启动了一日游项目,而后又将一日游升级成为了两日游。



根据便利的通关政策,只要一次性办理边境旅游护照就能入境,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两座城市的人员往来。

值得一提的是,对岸的俄罗斯城市还是远东地区阿穆尔州的首府,也是远东第三大城市。



俄罗斯的远东相对于我国东北地区,人口更加稀疏。有人曾经说过,沿着黑龙江行走,我国这边几乎都是农村和城市,对岸的俄罗斯却都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

也就是说,在数千公里的国境线上,我国这边也许是农村或者城市,但对岸的俄罗斯可能就没有人烟,只有黑河这个地区,对岸有着大量的俄罗斯人聚居。



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无形之中推动了两地之间人员的密切来往。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人可以免签入境黑河,甚至一次入境就可以在黑河居住一个月。

随着这一政策的推出,2004年到2006年,黑河市的进出口总额增长超过了100%,2006年的时候,黑河的进出口总额更是达到了15.8亿美元。



到了2009年,黑河更是成为全国边境由异地办证的首批试点城市,这一年的出入境人员达到了86.7万人次,在黑龙江省的25个口岸城市中位居第一。

走在黑河的大街上,至少有一半都是俄罗斯人,边境贸易兴盛,跨境消费持续增长,还在2017年的时候,黑河市的GDP就突破了500亿元。



对俄罗斯人来说,跨国吃饭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可以在中国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

从小饰品再到汽车

俄罗斯人每次来黑河都带着空箱子,回去的时候都是满满当当,从手工艺品再到家庭摆件,这些都是俄罗斯人的最爱。家电、数码产品甚至汽车也被俄罗斯消费者抢购。



2023年,黑河当地的汽车销售商每天都能卖出十几辆国产车,大都是民用车以及大型牵引车头,一台车就能净赚两三万元。

我国的制造业发达,日用化工、生活用品可谓相当发达,所以俄罗斯人十分的青睐中国的商品。



甚至今年国内推出以旧换新的政策后,俄罗斯的消费者也来到黑河抢购中国的数码产品。

一位经常来黑河的俄罗斯人表示,家里使用的各种电器都是中国产的,而且他也从黑河购买了两部手机,感觉非常好。



每年中国的网络购物节,尤其是一些大型促销活动,也会吸引更多的俄罗斯人关注。很多在黑河当地长期居住的俄罗斯人,也建议国内的朋友来中国的网上买东西。

除了购物,不少俄罗斯人把黑河当成了第二家乡,地理位置接近,气候环境也相似。相比于俄罗斯,我国的医疗条件更加便捷,再加上低廉的商品,有些俄罗斯人干脆选择在黑河长住。



一方面是俄罗斯人来黑河,另一方面,大量的黑河当地人也选择到对岸的俄罗斯去赶集。

互补性商贸交往

很多黑河当地人愿意到俄罗斯那边去买肉类商品,比如鳌花鱼,如果是在国内购买,两三斤的一条鱼就要几百块起。



而在俄罗斯,鳌花鱼的价格一斤只需要20多块钱。俄罗斯是肉类和鱼类价格便宜,我国这边则是蔬菜的价格便宜。

尤其是每年冬季来临的时候,俄罗斯国内由于气候寒冷,蔬菜的价格直线上涨,相比之下,黑河蔬菜的价格则比较低,因此一下子就会吸引更多的俄罗斯人。



所以说,双方的这种商贸往来是互补性的,而在这种频繁往来的背后,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比如在黑河市,2023年以后又出现了大量的中俄双语培训中心。学习语言可以让很多从事国际商务的人未来更具备优势。



有意思的是,网上还一直有传言说,从黑河口岸出境到俄罗斯给汽车加油很便宜,而实际上,我国前往俄罗斯的自由行并没有开放。

最关键的是,并不允许私家车自由出行。位于黑龙江上的边境大桥目前只允许货车通行。



而且从价格的角度来看,对岸俄罗斯的汽油价格实际上也不便宜,一辆汽车加满油价格在1000元人民币左右。

其实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在双方经贸往来密切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很多真真假假的消息。



两座城市间频繁的人员往来促进了商贸流通,自然也会吸引大量的投机者。就像从事网络直播的人,最近两年也曾大量涌入黑河以及对岸的俄罗斯。

流量密码:直播、俄罗斯美女

最近两年,很多人跑到黑河去做网络直播,尤其是拍摄俄罗斯女孩,询问对方是否是单身,想不想找一个中国男朋友,在网络上几乎就成了公开的流量密码。



还有一些做生意的人放弃原来的生意模式,采用直播带货的方式经营,有些商人干脆跑到河对岸的俄罗斯进行直播带货。

其中一位老板坦言,到俄罗斯直播主要是想卖货,而且将直播公司开在俄罗斯,也是因为当地的人力成本低。



雇用一位俄罗斯员工可能只需要三四千元人民币,但是同样的工作,在黑河可能就需要七八千元。

不过,对大量直播带货的中国商人来说,他们更看重的是我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观念差异。



在一些老板看来,俄罗斯节奏缓慢,尤其是在商业领域,还保留一丝计划经济时代的魅影。对比之下,中国的商人从事的业务节奏都很快。

也正是这种差距,让不少人在两地的频繁往来中看到了商机,也赚到了不少钱。一位从事服装直播带货的老板短时间内就赚了200多万,而在他看来,这就是快钱。



跨境商贸再结合直播,让不少人看到了远大的蓝图。当然还有一些纯粹从事直播的自媒体人,他们光是在黑河直播每天的早市,有些流量高的博主一天的收入就能达到上万元。

所以说,流通和往来的背后就会催生出各种各样的流量乃至机遇,哪怕是快钱,有些人就能在一种机缘巧合之下把握住。



结语

东北的这座小城,就是把握住了流量的密码,而流量的背后是两国人员的持续往来。从本质上来说,只要彼此之间的交往还在继续,流量和机遇就持续存在。



对一座城市来说,把握好当下的局面,进一步促进已经存在的跨国食堂模式,同时推动各种文旅项目的持续出台,这才是最好的未来,也是最好的流量。

参考资料:
《中俄互免签后的黑河,俄罗斯人流行赶集吃包子,满街东北味俄语》 半岛都市报 2023年10月18日
《组团出国吃早餐,俄罗斯老铁涌入东北黑河,成为新的流量密码》 界面新闻 2023年11月28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