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翻译与解读
原文: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通俗翻译:
现代人却完全相反——他们像喝水一样酗酒,把放纵当日常;醉酒后仍强行行房事,放纵欲望导致精气枯竭、元气耗散;不懂得节制欲望,不善于调养心神,一味追求感官刺激,违背生命本真的快乐;作息混乱无规律,因此不到五十岁就衰老了。
关键词解析:
以酒为浆:酗酒成瘾,伤害肝脾。
以妄为常:颠倒作息,熬夜成习。
醉以入房:酒后纵欲,损耗肾精。
务快其心:沉迷享乐,心神外泄。
起居无节:生活混乱,阴阳失调。
二、古今经典诠释
古代诠释:
1.王冰《黄帝内经注》:
“离于道,则寿不能终尽于天年矣。” 强调违背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会加速衰老,养生需“持满”(节制)与“御神”(调养心神)。
2.《老子》的呼应: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亡。” 过度消耗生命力如同揠苗助长,终将早衰。
3.岐伯的养生总纲: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顺应自然节律、调和身心是健康的核心。
现代诠释:
张其成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
现代人“朋克养生”(如熬夜后敷面膜、暴食后吃消食片)本质是“逆于生乐”,表面自救实则加剧消耗,违背《内经》“形与神俱”的养生原则。
《黄帝内经》与当代医学的契合: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60%的疾病与生活方式相关,与《内经》强调的“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谋而合。
三、现代生活的具体体现
1. 饮食无度,以酒为浆
表现:外卖高油高盐、奶茶甜点成瘾、饮酒过量引发脂肪肝。
危害:脾胃受损(中医“后天之本”),肥胖、糖尿病高发。
案例:30岁白领因长期酗酒导致肝硬化,中医诊断为“湿热蕴结,肝失疏泄”。
2. 熬夜颠倒,以妄为常
表现:刷手机到凌晨、周末补觉打乱生物钟。
危害:耗伤阴血(肝藏血),引发失眠、脱发、月经失调。
案例:程序员长期熬夜后出现心悸、耳鸣,中医调理需“滋阴降火”。
3. 纵欲耗精,不知持满
表现:过度性生活、频繁自慰、色情内容沉迷。
危害:肾精亏损(中医“先天之本”),导致腰膝酸软、早衰、免疫力下降。
案例:青年男性因纵欲过度出现阳痿,需通过“固肾填精”中药调理。
4. 心神外散,务快其心
表现:短视频成瘾、焦虑内卷、情绪大起大落。
危害:心神不宁(中医“心主神明”),诱发抑郁症、高血压。
案例:职场人因长期焦虑导致甲状腺结节,中医建议“疏肝解郁,静心养神”。
四、如何践行《内经》养生智慧?
1.饮食:
少而杂(五谷为主,荤素搭配),晚餐七分饱。
忌生冷、辛辣,保护脾胃(如晨起喝小米粥)。
2.作息:
子时(23-1点)前入睡养胆经,辰时(7-9点)吃早餐护胃气。
3.运动:
八段锦、太极拳等“导引术”,调和气血而非剧烈消耗。
4.修心:
每日静坐5分钟,关注呼吸,减少杂念(“精神内守”的核心)。
《黄帝内经》的智慧穿越千年,直指现代人“半百而衰”的症结——过度消耗与背离自然。
真正的养生不是昂贵的补品,而是回归简单: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心神安宁。正如《道德经》所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唯有如此,方能“形与神俱”,尽享天年。
声明:以上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