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覆盖全国的居住升级行动正全面展开。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好房子”建设列为民生工程核心任务,并将好房子定义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房子”。
这背后的逻辑是,中国住房建设正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品质跃升”的战略转型。
在顶层设计的明确目标下,青岛率先垂范。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的《青岛市 “好房子” 建设技术导则(试行)》中,“安全、舒适、绿色、智慧”成为新时代住房建设的核心标准。
而“好房子”建设既需政府落实相关政策,更需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支持来形成深度协同,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生态共建,共同实现住房品质的提升。
作为山东省首家A股上市建筑企业,青岛德才股份以全产业链布局为根基,通过技术革命与模式创新,将政策导向转化为民生福祉,在保障性住房、老旧小区改造、历史街区保护等领域打造出一系列标杆项目,为“好房子”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青岛方案”。
从政策制定到企业响应,从标准引领到实践创新,一场以“好房子”为载体的居住革命正在青岛展开。
何为“好房子”,这一直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
就例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住宅层高的标准都是“不低于2.8米”。但现在,根据《山东省好房子建设标准指引》,住宅全屋层高不低于3m、分户墙采用不小于200mm厚的混凝土墙、楼板设置厚度不小于10mm的隔声垫等要求成为好房子的“标配”。
日前,青岛发布的12条房地产新政中,也提出要加大“好房子”建设供给,鼓励企业全面贯彻绿色低碳节能理念,严格把控质量过程,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做好物业服务保障,打造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住宅。
层高不足、采光不佳、隔音不好、公共空间不够……这些都是社会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恰恰是“好房子”建设的发力方向。
政策导向与市场规律的深度共振,让头部建筑企业也不约而同开启转型之路。
在青岛的城投·青云佳境项目中,德才股份在规划设计环节,就从规划景观、立面造型、居住户型、社区配套、绿色低碳、智慧科技等方面,全面纳入“好房子”标准——按照年龄设计相应活动场地,绿地率达到47%,装配率达50%,玄关、餐厨、卧室、卫生间、阳台等空间实现智能化、数字化控制……高品质、智能化、绿色生态成为核心关键词。
德才实践印证着行业共识:当土地红利消退,唯有产品力、技术力、服务力的深度重构,才能赢得未来市场。
近年来,在建筑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德才股份展现出了强势的经营韧性。2024年,其经营性现金流达4.5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2025年一季度,经营状况回暖,实现营收5.51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4379.79万元,同比增长17.11%。
在“城市更新”和“城市配套”的战略支点下,德才股份2024年新签“城市更新”类项目金额约为19.83亿元,新签“城市配套”类项目金额约为15.10亿元,两类项目约占2024年全年累计新签项目总金额的80.38%。
尤其在老旧小区改造、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领域项目基数较大,德才股份已经形成了扎实稳固的基本盘。
其中,德才股份参建的青岛市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入选住建部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成为山东省该批次唯一一个入选历史文化传承类案例的城市更新项目。
从住宅规划到城市更新再到城市配套,德才股份以技术突破创造了长期价值,将项目打造成集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于一体的“好房子”。
德才股份的实践证明,“好房子”建设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发展范式的变革,正如德才股份董事叶禾所秉持的观点:“好房子”建设的深层逻辑,在于技术革命对传统生产关系的重塑,这对企业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不难看出,当下市场发展正从“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加速迈进,“好房子”的未来图景愈发清晰。而包括青岛在内的诸多城市,正通过多元实践,让更多的住宅成为“好房子”,让更多家庭圆梦“优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