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中国是真没惯着。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又玩起了老把戏,声称中美正在接触,结果中国外交部立刻出来辟谣,直接堵死了他的退路。
不仅如此,中国还顺势来了一记狠招,暂停购买美国大豆。
这一下,美国农民慌了神,特朗普也开始四处找人接盘。
日本就这么阴差阳错地成了这个倒霉蛋。
还没正式谈判,美国就先甩出了一记重拳:汽车关税上调24%、逼着进口大豆、还要增加驻军费用。
日本心里虽苦,却也不敢明说,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这只是“谈判前”的热身,接下来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最近,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再掀波澜。
特朗普宣称正与中国沟通,希望重启贸易谈判。
但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迅速回应澄清,明确表示双方并无接触。
2025年4月25日,我国果断采取行动,宣布大幅减少美国大豆的采购量。
要知道,中国可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占其出口总量的六成。
美国中西部的“铁锈地带”依靠大豆等农业出口维持生计,而这些地区也是特朗普的重要票仓。
中国这一举动,让美国农业界十分不安。
美国国内大豆产业每年创造超过680亿美元的GDP,涉及约350万个就业岗位。
如今中国突然减少采购,等于切断了一个关键市场,对美国豆农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特朗普不得不向其他国家求助,日本就这样被他盯上了。
今年2月7日,日本经济再生大臣石破茂访问美国,与特朗普会面,并送上一份丰厚礼单。
他承诺,日本将在美国的投资提升至1万亿美元,同时增加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并表达对美国产生物乙醇等燃料的兴趣。
这番表态,显然是在迎合特朗普的需求。
美方对此表现出一定的欢迎态度,称日美关系正迈向新阶段。不过几天后,特朗普便宣布对全球加征新一轮关税。
让日本没想到的是,他们不仅没能幸免,反而成了重点打击对象。
美国对进口日本汽车加征24%的关税,并于4月3日正式生效。
要知道,日本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中,汽车占比最高。
2024年,日本出口美国的商品里,汽车占到了总额的28.3%。
汽车产业是日本制造业的核心支柱,占GDP的8%以上。
美国加征关税后,日本车企要么涨价,要么压缩利润。
不少分析机构预测,汽车销量可能因此下降8%至26%,利润下滑幅度在6%至59%之间。
如果最糟糕的情况发生,即日本完全失去美国汽车市场,其经济损失可能高达13万亿日元,约合1000亿美元。
与此同时,日元贬值和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也让市场雪上加霜。
4月3日,日经指数下跌4.5%,为去年8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到4月7日,累计跌幅已达7.83%,直接跌破31000点心理关口,引发日本国内严重担忧。
石破茂在4月4日的内阁会议中,首次将关税危机称为“国难”。
他呼吁执政党与在野党暂时搁置分歧,共同应对这场危机。
4月7日,他还与特朗普通了近半小时电话,但谈判未见明显成果。
特朗普在公开场合继续抱怨美日贸易失衡问题。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日本宣布于4月16日前往华盛顿进行贸易谈判,原定为部长级对话。
日本派出的是赤泽亮正,美国方面原定为财政部长贝森特。
然而在赤泽亮飞往华盛顿途中,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平台宣布自己将亲自参与谈判。
消息传来,日本团队措手不及,会议地点也临时改到白宫。
外交惯例中,一国元首直接参与部长级谈判极为少见,这说明特朗普对本次谈判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内市场动荡,美股下跌,美债利率上升。
尤其是中国的反制措施之后,有传言称日本政府内部也在讨论是否抛售美债。
虽然日本官方随后否认,但这无疑给美方带来更大压力。
日本目前是美国最大的海外债主,持有超过1万亿美元美债。
特朗普选择亲自上阵,显然是为了向日本施加更大压力。
特朗普还提出,要求日本承担更多驻日美军的费用。
这一议题他在任期间就曾提过,甚至一度要求日本每年支付80亿美元的驻军开支,而目前日本只承担了其中的86%。
特朗普显然希望这笔费用全由日本负担,甚至包括美军士兵的工资。
日本方面对此表示反对,希望将军费问题与贸易谈判分开处理。
但特朗普显然不愿妥协,会后他对媒体称“会谈令人满意”,但日本方面则表示“尚未取得结果”。
双方计划继续举行下一轮谈判。
就在两国谈判进入下一阶段前夕,4月25日,日本表示有意增加进口美国大豆。
这一动作被外界视为日本向特朗普递出的“投名状”,意图缓解汽车关税与军费的压力。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日本对美国大豆的需求远不如中国强劲。
中国每年进口3600万吨美国大豆,主要用于养猪等畜牧业。
日本则主要用于食用油,每年进口量约为350万吨,占其大豆总进口量的66%。
即便日本将大豆进口量提升至500万至600万吨,也无法填补中国市场留下的空白。
外界普遍认为,日本“接盘”美国大豆更像是象征性的姿态,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替代。
面对特朗普咄咄逼人的态度,日本国内的不满情绪逐渐显现。
许多民众觉得政府过于迁就美国,尤其是在汽车关税、驻军费用及大豆进口等问题上,一味退让只会加重国家的经济负担。
日本媒体评论指出,美国并非真正看重日美关系,而是更看重经济利益。
甚至有评论称,日美关系并非“纯金”,更像是“镀金”——表面光鲜,实则利益交换。
2024财年,日本破产企业超过1万家,创下11年来新高。
如果今年继续受到美国关税冲击,日本经济可能会更加低迷。
有分析机构已将日本今年GDP增速预期下调0.2%,日本国内甚至更悲观,认为将下降0.4%。
除了民间声音,国际评级机构也密切关注日本的经济前景。
多个机构在4月下旬陆续下调日本信用评级展望,理由是对美国市场的高度依赖使日本在全球贸易战中极为被动。
如果日本未来不能有效多元化其出口市场,同时持续受到美方关税及军费压力,其经济可能陷入长期停滞甚至衰退期。
国际社会对日美谈判的最终结果保持高度关注。
特朗普发动的新一轮关税战,将多国卷入谈判漩涡。
而日本作为第一个与美国谈判的国家,无疑成为他展示“强硬”立场的样板。
尽管日本试图用投资和进口大豆换取关税上的缓和,但特朗普提出的多项条件。
从汽车关税、军费分担到贸易顺差——使得日本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日本如何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同时保住自身的经济利益,将是一个长期且充满挑战的任务。
观察者网:2025-04-25《日本: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要么我们买?》中国青年报:2025-04-25《率先与美国进行关税谈判 “日本第一”有利有弊》环球时报:2025-04-18《日关税谈判,第一轮无突破》第一财经:2025-04-09《美国“对等关税”如何影响日本?仅汽车关税恐抹去日本一年经济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