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滇西边陲龙陵,有这样一位教育工作者,他献身边疆教育40年,用执着与坚守谱写一曲甘于奉献的教育赞歌。他担任校长13年,将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县城中学,打造成了全省极具影响力的学校,为破解“县中困境”,实现“县中振兴”提供了“龙陵一中方案”。他就是龙陵县第一中学校长——柏占亮。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龙陵一中校长柏占亮赫然在列。谈起这一份殊荣,柏占亮说:“获得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这一称号,我深感荣幸。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对龙陵一中全体师生努力拼搏的肯定。这份荣誉是鼓励,更是鞭策。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同全体老师一起深耕教学,探索更高效的育人模式,创办更优质的学校。”
献身边疆书传奇
1983年7月,柏占亮怀揣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成为了四川开江的一名人民教师。三尺讲台,承载着他的教育理想。1985年7月,当支援边疆的号召响起,他毅然放下优越的生活条件,带着献身边疆教育事业的志向,来到云南边疆龙陵县。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让龙陵的孩子有好学上,能够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各地。”
在柏占亮的书桌上永远堆满最新的教育理论书籍和期刊。每天清晨,他的办公室总是早早亮起灯光,阅读、思考、做笔记,几十年来雷打不动。2012年,龙陵县城中学亟待改变之时,柏占亮临危受命。他坚守初心,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秉持“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原则,坚持五育并举,用爱心、耐心培养每一个孩子。在他的带领下,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教学竞赛中绽放光芒,30余名教师成为省级、市级骨干教师或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育教学质量屡攀新高。高考600分以上人数由2012年1人增至2024年59人,一本人数由2012年46人增至2024年318人。2018年实现龙陵一中建校79年以来清华北大“零”的突破后,现在已有12人被清华、北大录取。“柏校长时刻都在关心我们教师的个人成长与发展,积极争取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给予我们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谈起柏占亮对老师成长的帮助,龙陵一中教师董萍说。
教育的探路者
柏占亮是公认的“学习型校长”,他致力于将龙陵一中建成“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云南省边疆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高效率学习,践行“特别能吃苦、特别求上进、特别懂感恩、特别乐助人”的龙陵一中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他着力培养学生“天天运动、天天背记、天天阅读、天天整理、天天总结、天天反思”的“6T好习惯”,推动学校形成了“进班即静、进班即学、学能专注、争分夺秒”的良好学风。带头探索“六段制”课堂模式,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以“青蓝工程”为载体,打造了一支有锐气、肯钻研、乐奉献的教师队伍。他告诫年轻教师:“教师应该像太阳,照到哪里亮到哪里。”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柏占亮深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打破传统教育窠臼,牵头推行“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教联体”建设,每周三雷打不动的“书记校长接待日”成为倾听师生心声的桥梁。在他的推动下,学校筹资建成“学生健康发展中心”,引入县青少年校外培训中心、诗书画协会等资源,打造28个特色社团。课本剧展演时学生眼里的光彩,远足拉练途中青春的呐喊,书法社里飘散的墨香……这些鲜活场景,是他“五育并举”理念的生动注脚。
谈起柏占亮教师队伍的培养,身为龙陵一中副校长的杨发焕说:“柏校长提出‘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培养体系,打造一支扎根边疆、锐意进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他的带领下,这批队伍正以匠心与热爱,书写边疆教育的奋进篇章!”
真情暖校园
在师生眼中,柏占亮是一位心细如发、充满温情的长辈、领导,他用一个个温暖的故事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教学骨干杨立先老师的妻子身患重病。然而,即便生活的重担压在肩头,杨立先依旧坚守在教学岗位上,默默耕耘、任劳任怨。柏占亮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前往慰问,给予杨立先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不仅如此,为了让杨立先能够更安心地照顾妻子,他迅速对杨立先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整,用实际行动为杨立先消除后顾之忧。这份关怀让杨立先备受感动,在妻子病情好转后,他毅然主动申请回到教育一线,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回报这份温暖。
在关心教师的同时,柏占亮也始终将学生的成长放在心上。高三学生小波因家庭变故面临辍学的困境,得知这一消息后,柏占亮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而是默默发动家人,每月资助小波600元,帮助他渡过难关。他反复叮嘱身边的人“不必声张”,用低调的善举守护着小波的尊严,为他点亮了继续求学的希望之灯。在柏占亮的帮助下,小波得以安心学习,向着自己的梦想继续前进。2018年,郑莉娇被北京大学录取,在与郑莉娇的交谈中,柏占亮了解到,由于家境贫寒,郑莉娇从未有过一次旅游经历。为了弥补这份遗憾,让郑莉娇在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前留下美好的回忆,柏占亮亲自驾车,带着郑莉娇一家前往附近州市旅游。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郑莉娇一家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也体会到了来自师长的关爱。柏占亮的每一个举动,彰显着他对师生的深切关怀。他关注着身边每一个人的需求,在细微之处给予帮助与支持。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呵护与温暖的传递。
“柏校长是一位慈祥的长辈,在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都特别关心我们。他总是教导我们要心中有梦、心无旁骛、努力学习、追逐梦想。他经常走进教室、深入食堂,了解我们学习和生活情况,询问我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同时,他非常重视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同学们向学校提出的意见建议,他都能及时回应。”龙陵一中学生杨骁荣感慨地说。
“教育是事业,要用心经营、全力而为。我们种下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改变命运的希望。”这是柏占亮经常告诫身边人的话语。在荣誉和成绩面前,他谦让不争,淡泊名利。面向未来,柏占亮坚定地说:“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我将用一生的时间去探索和实践,带领教师们在边疆教育战线上砥砺深耕,续写华章。”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李长明 刘羽 岳正江 摄影报道
一审 高伟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副总编辑 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