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关于某医学院四加四的话题热度不减,看完这个新闻,忽然想起来之前在读《资治通鉴》的时候读到“卧冰求鲤”的故事。
关于卧冰求鲤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故事实际上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个故事讲的是当时有一个小孩其母亲想吃鱼,当时天寒地冻,孩子就跑到冰面上,脱了衣服去融冰,结果有两条鲤鱼跳了出来,孩子拿着鲤鱼回家给母亲吃。这个故事表明了孩子的至孝之心,因此被列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晋书》里面是这样记载的: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我小的时候听了这个故事也挺感动,这个孩子因为孝感动了上天,所以上天才给了他这样的机会。
但是当最近一点一点的读完魏晋史,才发现这个故事背后的玄机。
原来这个孩子不是一般人,他叫王祥,出生在山东临沂,古代也叫琅琊。
而我们知道东晋是王与马共天下,马就是当时的东晋皇帝司马睿,而王就是琅琊王氏的王导。
而琅琊王氏列于中国古代第一大豪门望族之列。
而王祥的祖父是青州刺史,相当于省级干部,作为豪门的王祥他们家能穷到哪里是打个问号的。
其次后来王祥可做到了曹髦的老师,那学问是刚刚的,而古代要没有家财万贯,养得起一个读书人吗?
那为什么还会有王祥卧冰求鲤这样的故事流传千古呢?
后来读历史,读到了东汉时期人才选拔搞的是举孝廉,突然之间豁然开朗。
什么叫举孝廉呢?也就是当年政府也缺官员,但当年可没有所谓的科举考试,那靠什么选拔人才呢?政府就想出了个办法,就是举孝廉。所谓孝廉就是孝子和廉吏。每年让地方政府向上级政府推荐当地有名的孝子和廉吏,供上级政府选拔录用。
也可以理解为现在大家不是都要高考吗?有专家说高考选拔出来的学生可能综合素质不是最好的,最好加入推荐制。
当然推荐制也要有规则,比如你一定要有杰出的事迹,其次就是比如三个专家推荐信。
突出的事迹可能很多地方都有,但是比如三名专家推荐信普通老百姓就难了。
但我们看王祥那可是琅琊王氏出身,祖父王仁青州刺史省级高官,而王仁的叔叔王凤那可是当年皇后王政君的哥哥。而王政君还有个侄子就是王莽。而再往上王吉,王骏,王音这些人哪个不是国家级干部?而琅琊王氏再往上推那就是当年齐国的田氏,田氏代齐那就是齐国的王室。
所以你说王家拿出三个国家级干部给写的推荐信也不难啊,想给后代安排个省部级干部就跟我们普通人去送外卖难度差不多吧。
而卧冰求鲤这么荒谬的故事,为什么会出现?不编一个王祥的孝,未来王祥怎么被举孝廉啊?
所以我们看所谓东汉举孝廉,最后变成了豪门士族让自己家人出仕的一种方式罢了,普通老百姓即使再聪明也不会有人推荐的。
当然古代有个特殊的原因就是读书太贵了,普通人家也承担不起,所以古代所谓寒门也不是指咱们现代的普通人,而是指没落的贵族,也就是家里可能有钱,但是没有地位和爵位了。
当然大家也觉得这个制度就是各个豪门送自己子弟上去的直通车,所以到了魏晋就改了一下,变成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比较起来汉代的察举制还是有进步的,他在其中加了审核的环节,设了大小中正,州设大中正,郡设小中正,然后给地方上的人才定级。定级分为九品,但定级的标准依然是家世和个人品德,个人品德这方面可编故事的空间就大了,况且有钱就有舆论,就如水浒里晁盖宋江送钱都能送出个好声望,有钱人当然会玩了。
所以九品中正制最终也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不过还是有钱人的游戏。
当一个社会有钱人把控了方方面面,甚至连后代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普通人一点机会都没有(这里还不是普通人,而是小地主类似现在中产这样的,古代的普通人不算人),一个社会会走向何处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我们读《资治通鉴》这么久,一直在谈的是古代之所以有朝代周期律,其实核心原因还是有钱人太贪婪了。一方面他们疯狂的兼并土地,不放过压榨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且他们有钱就可以改法律,改规则,可以逃税,最终社会的负担全部压在百姓身上,或者最后税收枯竭,政府养不起兵,遭到异族的入侵而亡国,或者百姓税越交越多,最终起来掀了桌子。
当然这里面也不能完全怪这些有钱人贪婪,就如同《红楼梦》里打天下的事荣宁二公,但是两三代后,就繁衍出来这么多后代,每个后代都想过上荣宁二公的生活,都要占田上万,每一个后代都想从百姓哪里榨点油水,百姓有多少油水可榨啊,所以一个朝代刚打下天下可以均田地,社会欣欣向荣,但两三代之后,有钱人就形成了势力,形成了各种圈子,就主导了社会规则。不仅所有的上升空间都被把持,社会的财富还会快速的被瓜分和垄断,来百姓的活路也就没有了。
怎么打破朝代周期律,其实历代的帝王都想了各种办法,我们之前读《资治通鉴》时读到过南朝刘宋的刘骏当时就主持改革,对有钱人动了刀子,比如强力的推土断,让有钱人不能藏匿土地和户口,也要纳税,抑制兼并,限制士族封山占水(读完谢灵运的山居赋,难以想象他们家占了多大的地),加大对地方财政监管, 设置台传机构,并派御史职掌,负责经办地方台仓、台库 。拆分吏部,设两套班子互相制衡等等。而对于普通百姓减赋税, 对贫困的家庭,开仓给以赈济 。刘骏是给了百姓实惠,但是却得罪了已经控制了朝堂上上下下的有钱人阶层。
要知道不管任何时候,笔杆子都掌握在有钱人手里,结果有钱人雇几个文人给你写点伤痕文学,刘骏就成为史上最荒唐的皇帝,比如跟同堂妹甚至母亲淫乱,而且贪财,刻薄等等,简直是十恶不赦,罄竹难书啊。
所以当有些势力开始抱团,再想去整治真的犹如背着炸药包趟地雷阵,从历史上看,没有极高的声望,决绝的决心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从现在看来,朝代周期律依然是无解的,现在之所以还能过得下去,不过是因为七十多年前一帮无畏的人帮我们开启了新的篇章罢了,也有伟人熟读历史,想要打破这个朝代周期律,但当他的尝试被中断,两代人不到,这个世界又开始了循环的往复。
读历史有的时候是让人绝望的,但并不妨碍我们对这其中的理想主义者给与崇高的敬意,与权贵同流合污容易,为百姓谋福利是很难的,因为史书不是百姓写的。历史是客观的,但写作是主观的,我们读历史,更多的应该学会抛弃书中的主观观点,去感受历史中的客观,清醒也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