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年冬,盛京刑场的积雪被血染成暗红色。刽子手手中的薄刃在寒风中泛着冷光,一刀、两刀、三百刀……被绑在木架上的女人早已不成人形,却仍吊着最后一口气。



围观百姓捂着眼睛不敢看,只有几个胆大的低声议论:“这可是先帝的亲闺女啊!”

她叫莽古济,努尔哈赤的三女儿,皇太极的亲姐姐,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凌迟处死的公主。

从金枝玉叶到千刀万剐,这场惨剧的伏笔,早在二十年前就已埋下。



莽古济出生时,努尔哈赤正忙着统一女真各部。

她的母亲富察氏是努尔哈赤的继妃,生下莽古尔泰、德格类等三个儿子,却始终没教会女儿如何在权力漩涡中自保。



十二岁那年,父亲把她当作政治筹码嫁给了哈达部首领武尔古岱。

迎亲那日,送嫁队伍刚出赫图阿拉城,莽古济突然掀开轿帘,冲着努尔哈赤的军帐大喊:“阿玛,我会让哈达部变成您的马前卒!”这话让随行的建州将领都惊出一身冷汗,公主的野心,比她哥哥莽古尔泰手里的斩马刀还锋利。

果然,哈达部在她的操控下逐渐沦为建州附庸。



努尔哈赤大喜过望,又把她改嫁给蒙古敖汉部首领琐诺木,指望用这枚“活棋子”稳住漠南草原。

可莽古济不知道,正是这两段政治婚姻,把她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1626年努尔哈赤驾崩,四大贝勒共同执政的局面,在皇太极称汗后逐渐崩解。

莽古济的同母哥哥莽古尔泰身为正蓝旗旗主,与皇太极的矛盾日益激化。



1631年的大凌河之战成了导火索。

莽古尔泰的正蓝旗被安排在最危险的城南,明军的红衣大炮轰得正蓝旗死伤惨重。

当他满身是血地找皇太极讨要援兵时,皇太极却翻身上马,甩下一句:“你自己收拾残局吧!”莽古尔泰当场拔刀,刀尖距皇太极的咽喉只有三寸。



这场“御前露刃”事件后,莽古尔泰被革去贝勒爵位。

他在姐姐府邸喝得酩酊大醉时,突然把酒杯摔得粉碎:“老八(皇太极)这是要赶尽杀绝!不如我们摆个鸿门宴……”莽古济望着弟弟扭曲的脸,想起自己两次婚姻中的屈辱,鬼使神差地点了头。

他们秘密铸造了十六方“金国皇帝之印”,计划在庆功宴上毒杀皇太极。



可这群乌合之众的密谋,简直像孩童过家家,莽古济的丈夫琐诺木吓得夜夜做噩梦,某次陪皇太极狩猎时,突然跪地痛哭:“大汗要小心酒宴啊!”

更荒诞的是,正蓝旗小卒冷僧机为了十两赏银,把密谋细节全盘托出。

当刑部官兵冲进公主府时,莽古济还在给新制的毒药瓶系红绸,桌上摆着拟好的登基诏书。



1635年腊月,盛京城的血腥气半月未散。

皇太极亲自监刑,看着刽子手用渔网勒紧姐姐的身体,刀刃从凸起的皮肉开始片片削落。

“第三百刀!”掌刑官高喊时,莽古济的胸膛已露出森森白骨,但心脏仍在跳动。

这不是刽子手失手,而是皇太极的刻意安排,他要让这个“谋逆首犯”受足象征清朝国运的三百刀,用亲姐姐的惨叫震慑所有反对者。



更残忍的是,莽古济的残躯被拖去太庙祭祀。

她的骨头混在牛羊祭品中焚烧时,萨满摇着铃鼓唱道:“逆魂镇四方,国祚永安康……”

这场惨剧看似是姐弟反目,实则是皇权集中的必然。

皇太极借机清洗了正蓝旗势力,将八旗彻底掌控在手。而被凌迟的又何止莽古济?



她的三个儿子被绞杀,六个侄子发配为奴,连当年送嫁的嬷嬷都被挖眼割舌。

沈阳故宫的地砖缝里,至今还渗着暗红色的血渍,那是上千名涉案者被集体处决时留下的。



三百年后,考古队在莽古济墓穴中发现半截金簪,簪头刻着“宁死不为奴”。这位公主至死都在证明,她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



可悲的是,在《清史稿》中她只剩“谋逆伏诛”四字,连葬身之地都被踏平成菜市场。

唯有盛京刑场的老槐树,每年清明都会飘落血红色的槐花,仿佛在提醒后人:在权力的游戏里,亲情不过是块擦刀布。

参考资料

辽宁省档案馆《清初档案汇编》、台湾故宫博物院《满文老档》

内蒙古大学《蒙古诸部与后金关系研究》、央视纪录片《清宫秘档》第五集

中国社会科学院《清代刑罚制度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