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边境爆发战争,印度采取自杀式方式,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结果却以溃败收场。

后来,印度军事专家和历史学者在谈到这一刻骨铭心的军事失败时,将责任都归咎于时任总理尼赫鲁的决策失误。



“我们士兵手里什么都没有,因为尼赫鲁,我们彻底溃败。”印度空军退役军官丹齐尔·基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出了这次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要在毫不准备的情况下发起战争?这要追溯到尼赫鲁推行的“前进政策”,是他的野心、固执和盲目自信为自己酿造了这杯苦酒。

尼赫鲁当政期间,在中印边境地区,印度政府不顾中国的外交警告,持续推进军事据点的建设,并支持西藏叛乱分子。

这种咄咄逼人的扩张政策,最终导致了中印双方的武装冲突;特别是在1959年达赖喇嘛逃往印度后,尼赫鲁政府更是变本加厉,在边境地区频繁挑衅。

其实,在印度政府内部,尼赫鲁的这种冒进政策,也存在诸多质疑声音,印度政府高级官员萨达尔·帕特尔就曾明确警告尼赫鲁不要轻举妄动。



当时,印度在对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采取的军事行动中,饶幸在一些冲突中取得了胜利,导致尼赫鲁自信心爆棚,错误地认为中国军队可能也不过如此。

所以,他根本听不进萨达尔·帕特尔的警告,相反,还以帕特尔“健康原因”为由,解除了他的职务,这样一来,印度政府内部就再也没有反对的声音。

事实是,中国军队的实力跟巴基斯坦等国家相比,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中国陆军是世界最强的部队之一,曾战胜过美国军队,岂能与他周边国家的军队相提并论。

在他准备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的前夕,印度军方在装备准备时发现,他们的军队武器、补给等都存在严重不足,不足以支撑这场战争。

尼赫鲁在接到这份补充装备和补给的报告后,随手就把它扔在一边,完全没有引起重视,仍然我行我素。

不仅如此,他还下令,要求印度空军不得介入这次战争,他的这个决定,后来被印度军事专家认为是导致战争失败的关键原因。



1962年10月20日,印度军队首先在中印边境发起挑衅,并发起了一轮大规模入侵,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很快,双方的军事实力就凸显无遗,印度军队因装备不足和准备不充分,在战场上处于绝对劣势,仅仅32天,部队就遭遇了惨重失败,伤亡人数远超中方。

战争中,印度军队第7旅、第62旅等多个精锐部队被歼灭或严重损失,共有近4000名官兵被俘,这在印度现代军事史上都是罕见的。

战争结束后,尼赫鲁也不得不承认决策失误,但他试图为禁止空军参战诡辩,称这是为了维护印度的“不结盟”声誉。

这种解释难以令人信服,因为在战争爆发前,印度已经寻求美国的军事援助,实际上已经损害了不结盟政策,这更像是在为自己的错误决策开脱。



这场战争的失败,严重打击了印度军队的士气,也动摇了印度民众对政府的信心,给印度政府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