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一声脆响,机械臂精准夹起彩色拼图。近日,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携带着自主研发的六轴机器人走进社区,为“青暖社区”大学生进社区主题活动注入科技动能。
NEWS
从高校实验室走向社区
“学生智造”赋能民生服务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抓取机器人,能识别社区充电桩状态和机动车停放情况。”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生林俊豪在为居民们演示六轴机器人,搭载红外感应装置的机械可以精准完成物品抓取任务。
走进社区问需于民,接地气的民生服务实践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实验室制造走向民生应用场景。
学生王雅捷正向居民讲解机器人后续的物流小车改造计划:“考虑到老龄化趋势,我们计划加装超声波雷达和自动跟随系统,将来能自动跟随老人,帮他人沿路搬运重物。”这些正在从高校实验室走向社区的科技产品,承载着青年学子解决民生痛点的巧思。
NEWS
“身怀绝技”的青年志愿者
以“技能拒阵”汇聚暖流
不止于高校大学生,医院、消防、公安等多单位的青年志愿者汇聚成一股暖流,让活动现场的服务矩阵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有序运转。
每个服务点位都对应着前期调研梳理的社区需求清单。长海医院的义诊区人头攒动,内分泌科专家为居民解读体检报告;杨浦消防救援支队的高楼逃生体验区里,居民们认真学习消防技巧。
“我每周都来社区的爱心活动做义剪。”上海电信青年员工马斌是社区理发志愿者,单位其他的年轻人都“身怀绝技”,有的会捏骨,还有的会缝补,还有的会修自行车,形成涵盖二十余项生活服务的“技能矩阵”。
在居委会会议室内,四场主题科普接力展开。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学子用3D建模演示家庭电路隐患,长海医院护理团队现场教学急救技能,杨浦消防救援支队的“蓝朋友”和居民们说说防火灭火的重要性。这种“室外服务+室内科普”的双轨模式,既满足即时需求又深化知识传播,构建起立体化的志愿服务体系。
这场汇聚高校智慧与社会需求的春日之约,在社区播下了校地协同的种子。杨浦区“青暖社区·大学生助老”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张磊说:“大学生进社区既是强化校区融合的实践课堂,更是共建共享治理新格局的创新探索。”这些年轻的身影正用专业知识与赤诚之心,让杨浦暖流志愿服务品牌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文字 |沈莹
图片 |沈莹
编辑|陈露 杨雨辰(实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