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这个人,在历史上包括民间其实都是非常有名的。但是很遗憾,吕雉在民间的形象和名声都比较偏负面,很多人一提起她就说她是凶残、暴虐的毒妇。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跟文化传播的特性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首先,吕雉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上的第一位女主,这种身份在传统的主流思想和文化体系之中是不怎么讨喜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挺容易招黑的;其次,吕雉的那些黑料都是针对功臣、皇子、后妃,很容易被放大,也很容易让民间百姓形成记忆点。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大致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那么,真实的吕雉是什么样子的呢?其实她在巩固西汉政权、稳定汉初政局、发展汉初经济、废除秦朝苛法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女性。这一点,我人微言轻,说了不算,直接看太史公司马迁的评价吧:
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这个咱不多解释了,她和项羽都是没有当过皇帝却被司马迁写进本纪的唯二人物,真的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单调、简单。
咱们今天不是想讲别的,而是希望大家能够读懂吕雉的不容易和不简单。咱也不是什么恭维吕雉,刘邦要是没有娶吕雉,他这一辈子就压根当不上皇帝;而吕雉要是个男儿身,她可能比大多数男人都更适合当皇帝。
吕雉后面为什么会变得那么狠毒呢?其实都是被一步一步逼出来的。她是正儿八经被生活逼得活成了我们甚至包括她自己都比较讨厌的那类人而已。
大家要知道,她本来是一个千金小姐呀。她们家刚刚搬到沛县的时候,沛县县令没少献殷勤,想娶她呀。但是她那个信奉命理学的老爹就是强行把她嫁给了油腔滑调、一事无成的中年大叔刘邦。换一般的女孩子,不得一哭二闹三上吊地折腾过几回才行?但是,吕雉她没哭没闹呀,命运给自己安排了一手差牌,用心去打好就行了呀!即便是男人,都很少有她这觉悟!
嫁给刘邦之后,刘邦那吊儿郎当的个性大家又不是不知道,他顾家吗?他不就跟《平凡的世界》里的王满银一样吗?只管混社会,家里的事全交给吕雉了。孩子、农活都是吕雉的事,反正刘邦就跟个大爷一样的。但是吕雉抱怨过吗?即便是对待刘邦的私生子刘肥,那也是视如己出呀!
后来,刘邦一顿大酒一喝就把那些刑徒给放了,然后自己宣布要创业了。结果,吕雉要替他去坐牢,被萧何他们救出来之后,还要帮躲在芒砀山里的刘邦张罗吃喝拉撒的事情,然后逮到机会就跟别人说,我老公不是一般人,头上聚积云雾,我才能精准地找到他,要帮他打广告、做宣传。还有雍齿反叛刘邦的时候,也一直劝吕雉,说为了刘邦这样的男人不值当,但吕雉就是铁了心支持刘邦搞事业……
这样的老婆其是到哪里去找呢?可是,后面刘邦是怎么对她的呢?封了汉王,想过接她们母子去汉中吗?打下彭城之后,自己每天吃香的喝辣的,想过派人到沛县接她去彭城了吗?彭城之战惨败后,光顾着自己逃命了,管过吕雉的死活吗?后来在逃跑的过程中,还多次把吕雉生的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踹下马车,这哪还有一点点夫妻感情、父子恩义呢?吕雉替他在项羽那里受了三年罪,回来之后,刘邦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天天跟戚夫人腻歪在一起,把吕雉冷落得不要不要的。最后,快死了,还要恶心吕雉,想把刘盈的太子之位给废了。
大家将心比心一下,如果换作大家是吕雉,想得通吗?
但是吕雉其实一直都能做到以大局为重,从项羽那里回来之后,面对刘邦的冷血无情,她克制情绪,把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有时候,我们仔细去想一想,吕雉为什么能让那么多的功臣宿将信服?除了吕家的钞能力之外,难道真的没有吕雉把一个好大嫂的角色做得特别到位了的原因?难道真的没有吕雉把一个顶级贤内助诠释得极好的原因?难道真的没有吕雉在很多方面都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格局的原因?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人心都是肉长的,大家看到吕雉被这样对待也会觉得同情和愤怒呀!
刘邦在世的时候,其实就做过两件比较招黑的事情,一件是杀韩信,一件是杀彭越。
但是大家仔细去想一想,这两件事其实不都是在帮刘邦兜底、平事吗?
韩信是不是被你刘邦逼反的嘛?韩信当时要谋反,你刘邦又在外平乱,换作其他女人,能这么干脆果断帮你刘邦解决这个大危机吗?又或者没有这个插曲,你刘邦后面会不会找机会杀掉韩信呢?
杀彭越也是同样的道理,你把彭越逼成那个样子就是不想给彭越活路嘛!装什么大尾巴狼呢?彭越既然能找吕雉求情,说明他内心之中是不服的嘛!留着确实是祸害。把彭越杀了,还把英布给逼反了,这其实不都是刘邦想干的事吗?
吕雉这个人狠是狠了点,但是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来讲,人家还真是没啥毛病。只是很多时候,男女区别对待是一直存在的,刘邦干这样的事,大家会说他政治手腕高,而吕雉干这些事情,大家会说她蛇蝎心肠。尤其是她杀的还是很被人同情的兵仙韩信。
其实刘邦晚年想要废太子,并不大可能是因为戚夫人吹枕边风。大家想一想,刘邦都是快成精了的人,他能不知道毫无根基的刘如意是不可能坐稳皇位的,尤其是刘如意当时才十岁。
刘邦这么干的真实出发点是什么呢?其实是刘邦发现吕雉能把手下那帮丰沛功臣管理得服服帖帖的,刘邦心里不得劲,有危机感了。想通过改立太子来试试丰沛功臣的立场和态度。如果丰沛功臣支持或者不反对刘如意当太子,那都说明吕雉和吕家的根基没那么深,自己就稍微放心一点。
但是,刘邦试出的结果是什么呢?是吕雉和吕家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他的想象了。不光丰沛功臣全部支持吕雉和刘盈,人家吕家还能找到已经不问政事的张良,还能请出刘邦都请不动的商山四皓。
所以刘邦后面写了一首《鸿鹄歌》专门就这件事发表了一下感慨。背后是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感觉吕雉和刘盈的地位已经不可逆转了;第二个其实也有放心交权给吕雉的意思在里面,这个女人确实是干大事的料子,手下人服他,他打下的江山要么姓刘要么姓吕,至少肥水不流外人田。
咱扯句题外话,古往今来,能以“大嫂”身份把下面那帮身经百战的功勋旧属治得服服帖帖的人,或许只有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能够与之媲美,其余真的没有别人了。
大家不要小看这事哈!男权社会,大嫂的面子就是靠大哥帮忙赚,大哥要是不在,大嫂的面子是没多少会买账的。刘邦死后,吕雉还能把大汉王朝那一摊子事给接下来、把那一帮虎狼之臣给镇住了,这确实很难。
刘邦把西汉的异姓王清理得差不多了之后,就到点下线了。其实后面真正帮他们老刘家稳住大汉江山的人是吕雉?不要觉得这是我在搞笑,刘邦这一辈子就是在搞联合创业,虽然临终之前把异姓王都清除了。可是功臣集团呢?他们真的会忠于你们刘家吗?周勃、陈平这些军功大佬不就背弃了刘邦的白马之盟?人家也都是人,也都有七情六欲。他们不想自己当老大吗?他们看到你刘邦清除异己不会害怕吗?你刘邦活着,他们可能会忠于你。但是否会继续效忠还只有16岁的刘盈,真不好说。
真正在刘邦死后,继续稳住大汉政权的人是吕雉。人家能够恰到好处地让上上下下都保持一团和气,而且在刘盈在位的那七年,她除了极端报复了一直在作死的戚夫人母子外,总体上还算比较克制,办事都能以大局为重。比如冒顿单于在刘邦去世后,学刘邦耍流氓,写信调戏吕雉,你男人没了,还不如到匈奴来跟我过。吕雉这都忍了。回信给冒顿单于说,我这老太婆没啥好惦记的,给你送几个年轻的,希望你匈奴继续跟我们大汉保持友好关系。
历史上都说吕雉乱政,但其实客观地说,在刘盈当皇帝的那七年之中,吕雉其实是相当通情达理的,既不乱来,还特别注重教导和辅助儿子执政。
但还是那句老话,人活着总得有点念想,对于大多数女人来讲,特别是手握权力的女人,老公和儿子必须得留一个,不然生无可恋的她们基本上都会变得比较疯狂的。吕雉在刘盈去世后的8年时间里,确实行事就没那么多顾虑了,有点偏极端。把刘邦的子孙们折腾得够惨。
可即便如此,咱依然还要为吕雉说句话,吕雉也仅仅是折腾了跟皇权有关的王公贵族,没折腾过老百姓,也没折腾过文武百官。人家还是很有分寸的。
所以,咱们看人看事要尽量客观一些,因为吕雉把戚夫人制成“人彘”这些事去说她恶毒,这没毛病。但是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对吕雉身上很多了不起的品质和能力视而不见。这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认知思维,是很不好的。
吕雉为什么了不起呢?其实在当时那个社会,无论是文化上还是政治上,方方面面都是对女性不够友好的。绝大多数的女人都没有什么自主、自强的意识和能力,谁能像吕雉这样经历风风雨雨,始终像个女汉子去为国为家撑起一片天空?想都不敢想嘛!比如要真让刘如意当了皇帝,戚夫人成为了太后,她能做到吕雉这样吗?绝对是一顿瞎搞,然后祸国殃民嘛!
历史上优秀的政治家可能不少,但优秀的女性政治家确实不多。因为政治和权力特别讲究理性和平衡!比如要懂得中庸之道、要学会委曲求全、要知道妥协、要知道相互体面、要会互相给台阶下、要敢于在关键问题上强硬……这些其实都是女性的天然短板,因为女性天生就比男人更容易情绪化嘛!
咱没有性别歧视的意思,但从客观来讲,女人在逻辑思维方面确实是不如男人,是不太适合去承担巨大的管理责任的。当领导、搞管理,这些都不难,但要当好领导、搞好管理,那就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从秦始皇到袁世凯,中国一共494个皇帝,明君有几个?男人都选不出几个能把天下治理明白的,女人就更加了。所以,大家要去客观衡量吕雉能把西汉初期那段暗潮汹涌的历史平稳过渡背后的含金量。
大家仔细去看吕雉这个女人,身上真的有很多了不起的品质。
首先,她是不是从不埋怨生活?她爹把她嫁给了一事无成、油腔滑调的刘邦之后,她开始有了各种操不完的心,她埋怨过生活吗?没有!刘邦不事耕种,她撸起袖子上!刘邦沾花惹草,她装作熟视无睹!刘邦不带孩子,她把庶子、嫡子全带了……这样的女人在任何时代和社会都是少之又少的。
其次,她是不是全力支持丈夫干事业?你刘邦平时就算平时再混蛋,那都没有关系,只要你有点进取之心。你敢踏上征程,我就舍命陪你风雨无阻,拿命去支持你都没问题……有很多女同志可能会说“我也是这么对我老公的”。别吹哈,我相信很多女同志都有这样的想法,但真很少有人做到吕雉这般无怨无悔。
再其次,她是不是特别隐忍顾全大局?其实无论是曹寡妇还是戚夫人,有一说一,基本上都是先主动去挑衅吕雉的。要是碰到其他女人,直接就摆出正妻的权威了,该咋滴就咋滴,也不怕你刘邦难做人,毕竟是你刘邦辜负吕雉在先。但是,为了刘邦的事业大局,吕雉全都忍了,家和万事兴,跟刘邦闹掰了,鸡飞蛋打,谁都捞不到好。忍一时之气,才能得海阔天空啦!
然后,她是不是特别能明确自己的底线?她什么事情都可以迁就刘邦,也可以忍让他人,但唯一一点就是谁都不能伤害她儿子。刘邦想废黜刘盈,吕雉惯他那毛病吗?后面刘肥在刘盈面前没注意君臣有别,而是以兄弟身份相处,吕雉都差点用毒酒把他给毒死了。反正儿子就是她的底线,后来,吕雉做事开始突破底线就是因为刘盈早逝了嘛。
再然后,她是不是行事的目标清晰、方向明确?吕雉从她嫁给刘邦那一刻开始,她就知道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怎么去做。她只要稍微多一点小女人的任性和霸道或者拎不清主次,她和刘邦都一定能够发展得那么顺利。吕雉其实活得相当清醒,丈夫在,以丈夫为主;儿子在,以儿子为主;儿子也走了,才以娘家人为主的。
最后,她是不是特别会平衡利弊关系?韩信、萧何、周勃、陈平、彭越等等,谁又是省油的灯呢?但除了刘邦,也就吕雉能镇得住他们。她也不是完全简单粗暴地“不服就杀”,而是会用各种办法去平衡利益关系。比如她在刘盈去世后,靠什么让周勃和陈平同意她给吕家人封侯、封王的呢?是承诺不会动军功集团的利益呀!反正,吕雉这种女人,你让她张罗点事,肯定能给你整得明明白白、干干脆脆的,就跟生活中那些女强人一样的。
所以嘛,千万别简单地给吕雉贴个“毒妇”的标签,然后就彻底把她给脸谱化了。其实她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女人,有眼光、有韧劲、有手段、有远见、有思路、有格局,一般的男人还真就配不上她。
毫不夸张地说,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的勋章中至少有一半是吕雉和吕家的功劳。且不说吕家是你刘邦创业的原始投资人这些了,就说彭城之战后,你刘邦被项羽追得无路可逃的时候,是谁帮你挡住大魔王项羽的呢?是吕雉的大哥吕泽呀!
还有,韩信被杀那件事,要是没有吕雉,你知道会是什么后果吗?你刘邦就等着兵仙成为你的噩梦吧!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战神的影响力!
然后就是刘邦去世后,吕雉稳住了西汉的政局,并奠定了汉初休养生息的发展基调,这是后世把她评为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的核心依据。
大家知道我会把吕雉联想成谁吗?而且我敢肯定,只要把这个人的名字说出来,大家对吕雉的理解就会清晰和立体许多。这个人就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梅超风。你可以说她狠毒嘛,但是当你真正了解她经历了一些什么,反而会敬佩她。
当然,我也理解大家习惯性地把吕雉说成一个心狠手辣、毫无人性的恶妇,因为这种固化的脸谱更利于传播嘛。就跟民间一说曹操,就说那是个大奸雄一样。老百姓就好这么简单的一口。
如果我们就是把历史当成了一种娱乐和消耗,这么去看、去想,其实没有问题的。就图个乐嘛。
但是,我们如果真的想从历史之中学有所得,其实还是不能这么肤浅去看待的。至少要知其然同时知其所以然嘛!如果能进一步读懂一点深层逻辑,那就更好了嘛!
吕雉这个人,咱们西汉初期的历史还会经常提到,到时候大家就可以通过更多的细节看到,这个女人有多么不简单。例如她具体是怎么对待刘姓王爷的?是怎么平衡军功集团的?又是怎么安排吕家子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