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武侯区盐外芙蓉学校(以下简称“盐外芙蓉”)宣布,将于今年9月正式增设高中部。在“扩大高中阶段学位供给”的政策背景下,盐外芙蓉以民办教育创新者的姿态,从九年一贯制学校向K12学校转型,成为区域教育布局的重要补充。
“教育不应在公办与民办的二元对立中撕裂,而要在育人本质处融合共生。”这句话,道出盐外芙蓉高中部的立校之本。盐外芙蓉总校长杨劲表示,学校高中部的设立,不仅是武侯区教育局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号召、探索新时代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
该校总学监任天府介绍,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将围绕高中教育深化改革,重点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着力培养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当前高中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提升质量、转变方式。我们既要传承优秀教育传统,更要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育人路径。”任天府强调,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冲击,教育的本质始终是“人与人的沟通”,学校高中部将坚持“润心启智、强身立德、多元成才、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培养身心健全、德才兼备的未来公民。
具体而言,盐外芙蓉高中部将通过“四大理念”构建育人体系:
1.润心启智:从“心”出发,激活高阶思维
任天府称,“润心启智”是教育的基础,打破传统“知识灌输”模式,建立“情感先导”的学习机制,强调心理建设与思维发展并重。“教育首先要走进学生内心,只有心存阳光、情感通畅,才能激发认知潜能。”学校将通过课程设计、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低阶知识记忆向高阶思维跃迁,培养批判性思考与创新能力。
2.强身立德:健康为基,品德为先
“强身立德”被列为第二支柱。盐外芙蓉将严格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求,推动体育课时延长至两小时,并探索体育与德育融合的实践模式。“身心健康是育人底线,而品德决定人才发展上限。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始终以家国情怀为精神根基、以国际视野为成长方向,既要在时代大潮中勇立潮头争当先锋,更要肩负民族复兴使命铸就脊梁之材。”
3.多元培养:拓宽视野,对接新高考
“人生而会学习,每个生命都有独特价值。”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盐外芙蓉将打造“多元培养”体系,突破“唯分数论”,转而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任天府以“新高考21条通道”为例,强调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教育要帮助学生找到热爱并坚持终身。无论是学术精英还是技能人才,只要能在岗位上实现价值,就是教育的成功。”
4.道术结合:育人本质高于技术工具
针对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冲击,任天府提出“道术结合”的辩证思考:“‘道’是育人的方向与价值观,‘术’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技术再先进也无法替代师生间的情感联结。”学校将在课堂中融入“费曼学习法”等实践策略,鼓励学生通过知识输出深化理解,同时坚守“课程育人”理念,让学科教学自然渗透品德教育。
对于家长普遍关注的升学压力,任天府以成都七中优秀班主任案例说明:“育人实为育分之基。学生思想认知提升后,学习内驱力与自律性会自然带动成绩进步。”
“高压管控会压抑潜能,唯有搭建情感桥梁才能激发内生动力。”学校高中部将推行“去批评化”管理,通过师生同频共振,实现教育唤醒。盐外芙蓉高中部,将成为“不制造焦虑、不划分等级”的教育试验田。随着脑科学研究、情感沟通机制深度融入,一场关于“人的唤醒”的教育变革正在此悄然展开。
在民办教育竞争白热化的当下,盐外芙蓉增设高中部的决策背后,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学校并未止步于硬件扩容,而是以“双核驱动”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一方面,依托七系学校、成都盐外等优质名校的教育资源,实现高中部管理体系、课程活动、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深度贯通;另一方面,引入专家智库团队,建立常态化教学督导机制。
这种“民办体制+公办底蕴”的融合模式,在学校总校长杨劲38年教育管理经验的催化下,形成独特的办学优势——既保持民办教育灵活创新的基因,又具备公办体系严谨规范的特质。
总学监任天府,这位曾在绵阳南山中学深耕十年、成都七中执教十五载的教育专家,正以“教育是唤醒与点燃”的信念,带领高中团队构建一座“让每个生命找到生长方向”的教育生态园。
据悉,盐外芙蓉高中部的师资建设堪称“教育人才生态工程”。团队构建起“专家智库-学科领袖-骨干教师-成长新锐”的四级人才梯队,打造“育人共同体”:
顶层设计:汇聚七系学校、其它知名学校的学科专家。由7位特级教师组成专家委员会,每学期开展“教育现场诊断”,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等方式,形成个性化改进方案;
中坚力量:学科带头人均有5届以上毕业班执教经验,教学成绩优异、团队领导力强,带领教研攻坚,实施带教制度;
新生代培养:吸纳经验教师与优秀毕业生,在传帮带中快速成长为“活力新生代”。值得注意的是,高中部新教师选拔突破唯学历论,更看重“三特质”——学科融通能力、教育叙事能力和跨界学习热情。
目前,学科带头人遴选已启动,标准涵盖教学实绩、学生口碑及团队引领力三重维度。任天府特别强调:“教育不是单打独斗,协作精神才能凝聚最大合力。”
在高中部筹备阶段,团队对成都七中、绵阳南山中学等名校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分析,提取出“基础学科模块化、拓展课程项目化、特色培养个性化”的课程框架。相关负责人将这种融合称为“教育DNA的重组实验”。
同时引入民办教育体系在STEAM课程、生涯规划等领域的成熟经验,形成“必修课程保质量、选修课程促发展、定制课程挖潜能”的三级课程体系。这种结构化设计既确保学生达到学业基准线,又为个性化发展预留充足空间。
课程革新:逆向思维设计,打通知识与实践的“双向通道”
针对新高考“凸显比较优势”的要求,学校推出三大举措,打造关注个体成长的教育生态,为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全新路径:
- 分层走班:设立数理强化班、文史特色班、特长发展班,基于中考成绩与个性评估动态调整;
- 课程重构:推行“用教材教”理念,将课本知识融入情景剧展演、科创发明等实践项目,如历史学科通过历史剧创作深化理解;
- 深度研学:设计“问题导向”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参观科技馆、知名企业前制定研究方案,强化批判性思维。
盐外芙蓉高中部将竭力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构建起“双导师制”培养架构,学科导师负责学业提升,人生导师专注发展规划。通过引进院士讲座、名企研学、国际交流等项目,搭建多元化成长平台。
活动内核: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拒绝流水线培养
“教育不是塑造标准化产品,而是点燃每个人内心的火种。”学校提出:
- 特长挖掘:建立学生成长档案,重点追踪科技、艺术、写作等非学科优势,与七系名校共享机器人、编程等特色课程资源;
- 心理赋能:教师需掌握基础心理学知识,通过“跳一跳够得着”的阶段性目标设置,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
- 国际视野:拟筹备中外合作班,为语言特长学生开辟升学新路径,目前已启动海外教育资源对接。
学校计划通过跨学科课程、社会实践、艺术鉴赏等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合格的公民与行业能手,同样是社会的栋梁。”这一主张与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深度契合。
“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训导,而是并肩同行的唤醒。”任天府强调,学校特别设置“成长闪光档案”,要求教师记录学生的积极表现,通过正向激励重塑学生自我认知。
此外,针对当下有部分学生,普遍存在“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现状,该校将建立三级心理干预机制。通过每日师生平等对话日志、每周心理团体辅导、每月家校共育沙龙,帮助学生重建安全感与价值认同。
硬件升级:实验室全面迭代,校园硬件优势再进阶
为支撑教学改革,学校正推进:
- 理化生实验室按高中标准改造,新增科创实验室与劳动技能实践基地;
- 扩建信息化教室,引入AI辅助系统,培养学生精准提问与跨学科整合能力;
- 运动场地扩容方案已提上日程,拟采用弹性空间设计满足多样化需求。
目前,学校正筹备分层走班、生涯规划等配套方案,并与高校、企业合作开发实践基地。任天府表示:“高中部将坚持‘小而精’的办学定位,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的发展路径,成为心怀家国、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在盐外芙蓉的教育理想中,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制造“标准化产品”,而是培养“内心丰盈的追光者”。盐外芙蓉高中部的探索,或许正为破解“公平与质量”“应试与素质”的教育悖论提供新解——当教育回归生命关照的本质,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向上生长的力量。
“教育者的终极使命,是让每个生命在属于自己的轨道上发光。这条路,我们才刚刚启程。”该校负责人表示,高中部将通过“小班化关爱体系”“名校资源嫁接”及“教育本质回归”三重保障,打造“既有名校底蕴,又有未来基因”的新型学校。随着新高一首届6个小班(每班约35人)的开设,这场教育实验的成效值得期待。(冯俊杰)